Helveston综合征是以分离性垂直斜(DVD)、A型外斜视、双眼上斜肌亢进三联征为特征的斜视综合征。Helveston在1969年第一次提出该病的临床特征,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少见的斜视类型。
病例资料患者男,20岁,因双眼外斜视伴弱视10余年,2015年6月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为早产儿(32周出生,体质量1 800 g),出生时有“头部缺氧”史,有“脑瘫”病史伴右侧肢体运动障碍,一直行康复训练,恢复良好,患者自幼弱视,曾接受正规治疗,治疗后视力提高。
双眼视力0.8,矫正视力1.0(-0.75DC×180°)。角膜映光法:上方注视-30°,平视-30°,下方注视-45°。眼球运动:双眼上斜肌运动亢进(+ +)。被遮盖眼有上飘现象,去遮盖后缓慢下落。同视机检查:无双眼同时视,融合及立体视功能。上转25°为-15°,平视为-15°,下转25°为-24°(见图 1 A~E)。三棱镜检查:33 cm处上方注视为XT50△ R/L4°,平视为XT60△ R/L8°,下方注视为XT90△ R/L8°,6 m处上方注视为XT50△ R/L4°,平视为XT65△ R/L8°,下方注视为XT90△ R/L8°。眼底照相示双眼球内旋。余检查未见异常。入院诊断为Helveston综合征。患者于2015年6月4日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 双眼上斜肌延长术,双眼外直肌等量后徙12 mm,上斜肌等量延长8 mm。术程顺利,术后患者眼位正,A征消失,交替遮盖双眼轻度上飘(见图 1F~H)。
斜视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患者的家族史、出生史(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等)、眼部疾病史及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史(脑瘫)有关[1-2]。脑性瘫痪(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视觉、感觉和知觉障碍,是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3]。该例患者确诊为早产所致的脑瘫(痉挛型),并伴有Helveston综合征,无家族史。该例患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早产儿脑瘫的发生与脑室周围血管解剖学因素有关,脑室周围白质的血供主要来源于长穿支和短穿支动脉,在早产儿,这些血管的发育尚未完全,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生明显与脑白质的血供发育异常有关。而痉挛型脑瘫的致病因素多见于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脑室出血等[4]。②脑瘫患者所致的视觉障碍中,以斜视最为多见,而脑瘫型又多见于痉挛型,这可能与脑损伤的部位有关,多见于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内囊及脑干的损伤等,正常的视觉传导通路经过内囊膝部及后半部,主管眼球运动的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外展神经核等均在中脑,且脑瘫的病因多为围生期脑损伤,如早产、窒息等。病理特点是缺血缺氧改变,多损伤以上部位,而且损伤部位较广泛,可能波及以上神经传导通路。故斜视多见于痉挛型脑瘫[5]。
DVD是以交替遮盖、被遮盖眼向上分离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类型斜视。目前病因尚不明确。Bicschowsky认为DVD患者存在一个可以支配眼球的垂直分开运动的中枢,该中枢发生间歇异常的神经冲动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外斜A征是指向上注视时斜视角比向下注视时小(≤10△)。这可能与双眼上斜肌亢进、上斜肌的解剖和功能有关。上斜肌腱从滑车反折向眼球的后、外、上方行走,经上直肌下方越过眼球旋转中心,附着于眼球赤道部后外侧巩膜上,决定了上斜肌功能在第一眼位主要作用为内旋,在第2和第3眼位主要作用变成外转或下转。功能过强的上斜肌,在向下注视时外转作用更加明显,使眼球过度外转,即外斜视度增加而表现为A征。 Helveston综合征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手术应该对患者的各种眼部体征都给予解决,从而纠正眼位,改善患者的外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8]。应尽早手术以提高患者的双眼单视功能的发育。本例患者的手术方式:① 治疗外斜视:外直肌后徙术,对于外斜视的矫正采用外直肌后徙术,是目前临床上普遍认可的手术方式。②改善A征:目前临床采用最多的是上斜肌断腱术和上斜肌延长术,由于上斜肌断腱术不能定量,术后可能出现过矫,引起上斜肌麻痹,使A征变为V征(向上注视时的斜视角比向下注视时大,≥15△),故考虑此手术方法时应慎重。上斜肌减弱术可以减少向下方注视时的外斜度数以矫正A征,上斜肌减弱手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上斜肌的亢进程度,A征及双眼单视功能情况综合考虑,上斜肌延长减弱术可以根据亢进情况适当定量,针对性较好,故双眼上斜肌亢进程度较轻者可选择上斜肌延长术来减弱肌肉力量,该例患者上斜肌亢进程度较轻,所以我们选择了双眼上斜肌延长术[9]。③关于DVD的手术治疗:多采用上直肌后徙术或上直肌后徙联合后固定术,也有学者提出,有些DVD症状可能随着其他斜视的矫正而好转甚至治愈,故此次手术着重用外直肌后徙术来矫正患者的外斜视,上斜肌延长术来解决上斜肌亢进及A征。术后患者眼位正,A征消失,交替遮盖双眼轻度上飘。
Helveston综合征属于斜视的一个特殊类型,病因尚无报道,这可能是因为该三联征之间并无密切联系,通过对Helveston综合征的各个临床症状、基本病理机制以及斜视、早产儿脑瘫以及脑瘫所致斜视的型别的阐述,可见该例Helveston综合征的病因是由于早产儿脑瘫所致的中枢神经病变是可以解释的。故提示我们应该在临床工作中多关注脑瘫患者所引起的视觉障碍,及早发现,及时干预,对于脑瘫患儿的全面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1] | Robaei D, Kifley A, Mitchell P.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 previous diagnosis of strabismus in a population-based sample of 12-year-old Australian children[J]. Am J Ophthalmol,2006, 142 (6) : 1085-1088. DOI: 10.1016/j.ajo.2006.06.053. |
[2] | Williams C, Northstone K, Howard M, Harvey I, Harrad RA, Sparrow JM.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common vision problems in children: data from the ALSPAC study[J]. Br J Ophthalmol,2008, 92 (7) : 959-964. DOI: 10.1136/bjo.2007.134700. |
[3] | 王辉. 脑瘫研究现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 10 (5) : 289-292. |
[4] | 黎惟广, 蒋红斌, 甘恬, 何爱珍, 韦振群, 陈鸣.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综合干预的临床研究[J]. 华夏医学,2010, 23 (1) : 85-87. |
[5] | 朱登纳, 万国兰, 孙莉, 陈海, 牛国辉. 232例脑性瘫痪患儿的视觉障碍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 10 (1) : 72-73. |
[6] | 李瑶, 丁汝新, 陈雪艺. Helveston综合征临床特征初步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 15 (102) : 9-10. |
[7] | 韩惠芳, 赵静, 孙卫锋, 韩爱君. Helveston综合征的手术治疗[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0, 18 (3) : 104-107. |
[8] | 金莉, 潘爱洁, 郑欣荣. 超常量徒后内直肌治疗共同性内斜视97例疗效观察[J]. 新医学,2001, 32 (7) : 390. |
[9] | 王素萍. 分次手术治疗Helveston综合征[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7, 15 (1) :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