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NP)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量高于参考值上限,该病发病率为1.5~5%,有症状者占20~70%[1]。红细胞增多症与高黏度是不同的概念,但常相伴随存在,其症状主要由高血容量及高黏滞血症引起;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2]。现将我院1999年至2017年收治的38例N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38例NP患儿中男25例(65.8%),女13例(34.2%);早产儿10例(26.3%),足月儿27例(71.1%),过期产儿1例(2.6%);小于胎龄儿8例(21.1%,均足月),适于胎龄儿27例(71.1%),大于胎龄儿3例(7.9%,均足月);单胎33例(86.8%),双胎5例(13.2%,均合并双胎输血综合征)。脐带缠绕4例(10.5%);出生合并窒息2例(5.3%),出生时羊水粪染2例(5.3%,均不伴窒息)。有胎盘输血病史(包括双胎输血、胎儿母体输血、围生期缺氧等)9例,无特殊病史12例。母亲患妊娠期糖尿病6例(15.8%),母亲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例(5.3%),母亲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2.6%)。本组患儿均于生后1 h~3 d通过静脉血测定被确诊为NP,NP诊断标准为:静脉血红蛋白≥220 g/L,静脉血红细胞压积(HCT)≥0.65或毛细血管血HCT≥0.70。
二、 方法收集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及HCT的差异。
三、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 NP的临床表现大部分患儿以高胆红素血症、发绀及血氧降低或气促、多血质外貌为首发症状,部分患儿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及代谢等方面受累的表现,见表 1。
主要治疗方式包括部分换血29例,其中3例换以等量血浆,6例换以等量白蛋白,20例换以等量生理盐水,换血量依据公式“换血量=血容量×(实际HCT-预期HCT)/实际HCT”计算;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16例,10 ml/kg,每日1次,3~5 d。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及合并症,如吸氧、光疗、补碱、改善循环、补液等。本组除2例自动出院外(其中1例出现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该患儿有明确的围生期慢性缺氧病史,虽经部分换血治疗后血红蛋白迅速降至正常水平,但头颅MRI显示已出现左侧放射冠软化灶),其余36例患儿经治疗后血红蛋白及HCT均明显下降(见表 2),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后痊愈出院,住院日数3~40 d(中位数7 d)。
本组患儿共17例随访成功,其余失访。17例中1例患儿为43+6周过期产儿,剖宫产娩出,出生时羊水Ⅲ度混浊,阿普加评分1 min时9分,5 min时10分;生后即有明显烦躁表现,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271 g/L,HCT 0.791,头颅MRI提示左侧放射冠软化灶,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申捷)营养神经2周后神经系统症状缓解出院,随访至今(2岁3个月)暂未见神经精神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生长发育良好,因家长原因至今未复查头颅MRI。其余16例随访时间3~7年,预后均良好,神经精神发育与同龄儿相仿。
讨论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NP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因其可引起血黏滞度增高,减慢血流速度,导致全身各脏器缺氧及功能受损,但若患儿能得到及时诊治,一般预后良好。
NP有假性与真性之分,假性NP是指脱水引起的血液浓缩,真性NP则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按发病机制来分,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胎儿宫内慢性缺氧,导致红细胞代偿性增加;二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血容量过大,机体代偿使尿量增加、液体渗出而致血液浓缩。本组38例患儿中,有胎盘输血病史9例,有宫内慢性缺氧病史(包括过期产儿、小于胎龄儿、妊娠毒血症等)9例,母亲患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9例[2]。也有部分患儿找不到发病原因(本组12例),但需注意原发性NP是不存在的。
NP的临床表现多样,常为非特异性,与所累及的脏器有关[3-4]。本组患儿中,有消化系统(高胆红素血症、喂养差)、呼吸系统(发绀、血氧降低或气促)和皮肤(多血质外貌)表现者占大部分,另外也有部分患儿有代谢(低血糖)、神经(烦躁、呼吸暂停、头颅MRI表现异常)、血液(凝血功能异常)和循环(下肢水肿、硬肿或末梢循环差,代谢性酸中毒)等系统的症状。
尽管NP在临床并不少见,但在治疗上仍存在争议。对症治疗视所受累的器官或系统而定,如吸氧、退黄、改善循环、暂时胃肠外营养、监测血糖、适当增加补液量等。部分换血疗法被视为NP的关键性治疗手段,换血前应对静脉HCT及患儿症状2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决定是否进行部分换血。因多数医院尚无条件测定血液黏滞度(本组病例均未测定),在此情况下,HCT仍是临床上判断NP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当周围静脉血HCT>0.75时,即使无症状,也应行部分换血;有症状者,周围静脉HCT>0.65时,给予部分换血;其余情况下则行就诊医院的常规处理。部分换血优先使用生理盐水,因其获取容易、无使用血制品的风险,且疗效与白蛋白、血浆相当[5-7]。换血量的计算如上文所述。另外,也有部分研究提示采用肝素治疗可以明确改善患儿高黏滞血症[1]。
本组病例绝大部分预后良好,仅1例患儿出现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该患儿有明确的围生期慢性缺氧病史。有学者认为,围生期因素对预后的影响较本病更为重要,特别是围生期慢性缺氧对器官和组织的损害较本病更为严重而广泛。
综上所述,NP多与宫内慢性缺氧、胎儿输血等因素有关,可导致组织缺氧以及心、脑、肾等多器官出现缺氧改变,故应积极治疗;部分换血治疗NP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本病患儿大部分预后良好,但有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应长期随访。
[1] | 杨晓黎.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粘滞度综合征采用肝素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2014, 5 (7): 157-158. |
[2] | 赵琳, 顾洁, 柏学民, 康英兰, 王景波, 赵勇东.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及其高危因素[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27 (2): 100-101. |
[3] | 吴朝波, 周春来.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26例临床分析[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 12 (3): 12-13. |
[4] | Alsafadi TR, Hashmi SM, Youssef HA, Suliman AK, Abbas HM, Albaloushi MH. Polycythemia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risk factors, symptoms, pattern, and management controversy[J]. J Clin Neonatol, 2014, 3 (2): 93-98. DOI: 10.4103/2249-4847.134683. |
[5] | Hopewell B, Steiner LA, Ehrenkranz RA, Bizzarro MJ, Gallagher PG. Partial exchange transfusion for polycythemia hyperviscosity syndrome[J]. Am J Perinatol, 2011, 28 (7): 557-564. DOI: 10.1055/s-0031-1274504. |
[6] | Dollberg S, Marom R, Mimouni FB, Littner Y. Increased energy expenditure after dilutional exchange transfusion for neonatal polycythemia[J]. J Am Coll Nutr, 2007, 26 (5): 412-415. DOI: 10.1080/07315724.2007.10719630. |
[7] | Dempsey EM, Barrington K. Short and long term outcomes following partial exchange transfusion in the polycythaemic newborn: a systematic review.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J].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2006, 91 (1): F2-F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