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其中以二尖瓣瓣膜病变最为常见,在心脏瓣膜病中所占比例约为50% ~70%[1]。该疾病主要是由于风湿热、退行性改变、先天畸形、黏液变性、创伤、感染、缺血性坏死等导致机体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出现病变,引发血流正常运动受到影响,导致机体心脏功能出现异常,容易造成心脏功能衰竭[2]。本次研究为提高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11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心脏跳动中微创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0年至2015年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116例,将其按照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住院号单号)与观察组(住院号双号),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片、心电图确诊为心脏瓣膜病。对照组58例,实施心脏跳动中经胸骨正中常规手术,男26例,女32例;年龄(45.32±4.36) 岁;体质量(28.24±1.52) kg/m2;术前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38例、Ⅲ级20例;疾病类型:二尖瓣关闭不全18例,二尖瓣狭窄23例,二尖瓣关闭不全且合并二尖瓣狭窄17例。观察组58例,实施心脏跳动中微创二尖瓣置换术,男19例,女39例;年龄(45.45±4.43) 岁;体质量(28.33±1.51) kg/m2;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40例、Ⅲ级18例;疾病类型:二尖瓣关闭不全17例,二尖瓣狭窄30例,二尖瓣关闭不全且合并二尖瓣狭窄1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二、病例选取标准纳入标准:① 本次研究对象均符合《2014年美国心脏瓣膜病指南解读》[3]中关于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即倦怠、疲乏、劳力性呼吸困难、频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活动耐力降低、呼吸道出血、眩晕等;② 年龄≤70岁;③ 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排除标准: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② 胸部手术史;③ 心脏巨大,且术前心胸比率>0.7;④ 合并心源性恶液质、低心排综合征;⑤ 严重肥胖,合并胸廓严重畸形或严重胸部疾病。
三、手术方法 1. 方法采用心肺机(产品型号:Stockert-Ⅲ;生产厂家:德国Sorin)。对照组实施心脏跳动中经胸骨正中常规手术。观察组实施心脏跳动中微创二尖瓣置换术,手术路径行微创小切口路径,具体操作方法为将患者右侧垫高,取侧卧位约45°,胸部切口为右侧胸部第四肋间,长约6~8 cm。右侧腹股沟处切口长约4~5 cm,利用股动静脉建立体外循环,其中静脉回流管上伸至右心房。隔神经前切开心包,经房间沟左房入路显露二尖瓣,切除二尖瓣前瓣,尽可能保留后瓣。在手术过程中停止呼吸辅助,维持平均血压于50~69 mm Hg(1 mm Hg=0.133 kPa)。间断褥式缝合植入机械瓣或生物瓣,经瓣口放入Foley导管至左心室,注水充盈气囊,逐一打结,确定瓣膜固定稳定,在缝合过程中停止左心吸引,让左房充血,缝合最后一针时鼓肺排气,抽出导管,排尽左心系统内气体后收紧缝线。
2. 观察指标手术完成后第2周,比较2组患者手术观察指标(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输血量),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心室颤动、低心排综合征、血红蛋白尿、肺部感染)。
四、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资料以
观察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术中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 1。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0%)低于对照组(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观察组行微创二尖瓣置换术,见图 1。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研究显示该疾病中二尖瓣为主要受累瓣膜,主动脉瓣居于第二,20~40岁青中年为该疾病的高发群体,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心脏停跳手术对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治疗,手术视野良好,但长期临床实践发现该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较大、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切口存在较明显的瘢痕,临床应用效果并不理想[5-6]。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心脏跳动中微创二尖瓣置换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对照组实施心脏跳动中经胸骨正中常规手术,观察组实施心脏跳动中微创二尖瓣置换术,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术中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心脏跳动中微创二尖瓣置换术可缩短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近年来,虽然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技术是心脏外科中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但存在一个难题,即对主动脉心脏停跳进行阻断,容易对机体造成再灌注损伤、缺氧损害与心肌缺血[7]。因此,本次研究注重对患者心肌的保护,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不对冠状动脉血流进行阻断,不灌注心脏停跳液,对心脏使用持续氧合机器保证血流供应,在缓慢空跳动条件下实施心内手术,降低了耗氧量,促使机体的细胞膜系统与心肌组织环境在浅低温下有效保持稳定,防止机体出现非生理性损伤,如电击除颤、心脏按压、复苏、停跳等,从而改善了再灌注损伤、缺氧损害与心肌缺血,对心肌起到了较好的保护效果[8]。同时该手术操作程序相对简化,手术过程中不需备存冰屑、辅助循环、安置停跳液装置等,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9]。此外该手术方式还具有以下优点:① 切口与患者左右心房接近,手术视野较好,可使患者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与主动脉充分显露,操作技术简单易掌握。② 该手术方式不需将患者胸骨锯开,保持了患者胸廓稳定性及胸骨完整性。③ 选取胸壁肋间作为手术路径,防止胸骨牵拉、锯开,可降低术后失血量,减轻患者疼痛[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心脏跳动中微创二尖瓣置换术可显著降低心脏瓣膜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研究显示对心脏瓣膜病患者实施心脏跳动中微创二尖瓣置换术可使患者大部分肺容积与胸壁功能不被损坏,有助于术后早日拔除气管插管,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呼吸功能,进而可降低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1]。
综上所述,与实施心脏跳动中经胸骨正中常规手术相比,心脏跳动中微创二尖瓣置换术具有以下优点:① 避免胸骨锯开,保持胸廓完整性,美容美观性好。② 该手术方式具有恢复快、心肌损伤小、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适用于单纯二尖瓣病变且美容美观要求高患者。但需注意的是一旦出现诊断不明、畸形复杂、主动脉瓣反流及侧支循环丰富等情况则应改用常规经胸骨正中心脏手术[12]。
[1] |
李家宇, 张桂敏, 孙毅, 刘寅强, 夏健明. 微创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二尖瓣置换术的比较[J]. 实用医学杂志, 2015, 31(24): 4156-415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15.24.062 |
[2] |
徐继阳, 张校铭, 余云生, 沈振亚, 黄浩岳. 右胸前外侧切口微创二尖瓣置换术临床疗效观察[J]. 浙江临床医学, 2015, 17(10): 1665-1667. |
[3] |
任崇雷, 姜胜利. 2014年美国心脏瓣膜病指南解读[J].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 4(3): 107-110. |
[4] |
王征, 陈保富, 朱成楚, 叶敏华, 马德华. 微创二尖瓣置换术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比较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 2015, 17(5): 697-699. |
[5] |
李有金, 刘新波, 牛涛, 马生茂. 全胸腔镜下微创二尖瓣置换术12例分析[J]. 宁夏医学杂志, 2014, 36(12): 1155-1156. |
[6] |
刘超, 凌中义, 肖琛嫦. 不同单肺通气策略在微创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观察[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5, 13(2): 170-172. |
[7] |
段冰松, 张桂敏, 蔡冰, 白向峰, 李家宇, 李丽娜, 李俊明, 刘曼. 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二尖瓣置换手术临床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 2013, 53(14): 76-78.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3.14.033 |
[8] |
许李力, 尤斌, 高峰, 李平, 徐屹, 刘硕, 李光. 微创直视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正中开胸手术的比较[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4, 30(1): 21-23. |
[9] |
林洪启. 七氟烷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QT离散度的影响——附10例报告[J]. 新医学, 2009, 40(6): 396-398. |
[10] |
王海永, 陈辉, 阳玉晶, 胡江苇, 李安桂, 杜振宗, 宋剑非. 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脏重构的近期影响[J]. 广西医学, 2015, 37(7): 919-921. |
[11] |
何振波, 张福维, 李东涛, 刘成昌, 陈秀科, 罗佩, 陈凤坤. 右腋下侧切口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附23例报告)[J]. 广西医学, 2012, 34(6): 729-730. |
[12] |
Prêtre R. Minimal invasive surgery in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keeping sight of our priority[J]. Eur J Cardiothoracic Surg, 2012, 42(6): 980. DOI:10.1093/ejcts/ezs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