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4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9-10-10
  

  • 全选
    |
    述评
  • 石汉平;孙冠青
    . 2009, 40(10): 6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再喂养综合征是营养治疗的常见并发症。该文根据饥饿和营养治疗期间机体的代谢特点,对再喂养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防治方法及预后进行了介绍,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参考。
  • 查房选录
  • 徐莹钧;温兴红
    . 2009, 40(10): 6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医生手记
  • 王莉萍
    . 2009, 40(10): 6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许 鹏;沈令广;杨长征;王丹云;张志平;王宗明
    . 2009, 40(10): 6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了解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59份,距癌组织5 cm以上的手术远端切缘的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组织20份,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RP78的表达情况,并分析GRP78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RP78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组织(P﹤0.01);GRP78的表达程度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高;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病理分期高者表达高于病理分期低者;有淋巴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者(P﹤0.05~0.01)。GRP78表达与患者性别及肿瘤长度无关(P>0.05)。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多呈GRP78的阳性表达,说明GRP78可能参与了人类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 黄凌宁;杨立勇;张 声;郑俊敏;林 华;陈于鹏
    . 2009, 40(10): 6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抗增殖核蛋白单克隆抗体(Ki-67)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检测31例格雷夫斯病(Grave,disease,GD)和26例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患者的甲状腺标本的TRAIL、caspase-3、Ki-67的表达情况,并以12份正常甲状腺标本作为对照,比较3组的差异。结果与结论:GD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TRAIL、caspase-3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71%,高于正常对照的42%、33%,低于HT的77%、92%。Ki-67在HT淋巴细胞中呈高表达,Ki-67标记指数为(21.00±4.75)%,Ki-67在GD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的标记指数为(3.51±1.53)%,均高于HT组(0.51±0.15)%及正常对照组的(0.62±0.46)%,提示
  • 谢展鸿;李时悦;曾运祥;袁锦屏;陈国勤
    . 2009, 40(10): 6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肺放线菌病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4例肺放线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均有咳嗽、咯脓血痰,肺部均有基础病变(分别为肺隔离症、支气管扩张症、肺囊肿、支气管异物),均曾被误诊。2例患者经可弯曲支气管镜取分泌物及肺部活组织检查(活检)阳性确诊,另2例经术后病理活检确诊。4例患者全部予处理基础病变(肺叶切除和异物摘除),其中1例患者在术前予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肺放线菌病痊愈,4例患者均在术后予4~9 d的抗生素治疗,随访半年至1年均未复发。结论:肺放线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肺部有基础病变且反复咳嗽、咯血痰而治疗效果不佳,应注意放线菌感染的可能。经可弯曲支气管镜等方法获取深部分泌物和(或)组织行病原学培养、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主要的确诊方法。治疗上应选用青霉素等抗生素,同时应重视基础病变的处理。
  • 何 艳;付永昕;吴立荣;刘兴德;方 颖;李 屏;李安敏;陈 云
    . 2009, 40(10): 6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银杏黄酮苷元(ginkgetin aglycone,GA)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选择素和植物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为对照组、ox-LDL组、LOX-1拮抗剂聚肌苷酸加ox-LDL混合刺激组(聚肌苷酸组)、不同含量GA加ox-LDL混合刺激组(GA 6.25 mg/L组、GA 12.5 mg/L组、GA 25 mg/L组和GA 50 mg/L),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P-选择素mRNA和LOX-1 mRNA表达,用ELISA检测各组培养基上清中P-选择素蛋白含量,辣根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OX-1蛋白,并作比较。结果:ox-LDL上调内皮细胞P-选择素和LOX-1表达(P<0.05);6.25~50 mg/L GA明显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P-选择素mRNA和LOX-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聚肌苷酸可部分或完全阻断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P-选择素mRNA、LOX-1 mRNA及其蛋白表达(P<0.05)。 结论:GA通过抑制LOX-1表达而降低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黏附分子P-选择素,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 罗敏琪;张宏斌;朱远航;吴君荣
    . 2009, 40(10): 6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80例肝病患者根据临床诊断指标分为肝硬化代偿组、肝硬化失代偿组、肝肾综合征组及肝癌组,各70例,同时取同期7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肝病组及对照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同时用酶法测定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各组两指标的差异。结果:不同时期肝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血清胱抑素C水平随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而肝癌组仅高于肝硬化代偿组。在各肝病组中,仅肝肾综合征组的血清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而其他肝病组的血清肌酐水平与对照组接近(P>0.05)。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肝癌组、肝肾综合征组的血清胱抑素C异常率明显高于血清肌酐异常率(P<0.05~0.01)。结论:随着肝病病程的进展,血清胱抑素C水平逐渐升高,反映出其肾功能损害越发明显,监测该指标了解慢性肝病患者的早期肾损伤具有积极的意义。
  • 医生手记
  • 宾文凯
    . 2009, 40(10): 6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陈 羽;黄小萍;丘少鹏
    . 2009, 40(10): 6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总结预防后腹腔镜治疗复杂肾囊性疾病术后尿漏的经验。方法:1997年4月~2007年12月术前诊断为肾囊性疾病的患者59例,予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术后诊断为单纯肾囊肿36例、多囊肾21例、肾盏憩室2例、肾盂旁囊肿2例)。其中2001年后收治的43例均于术前常规予输尿管逆行插管留置导管,术中经输尿管导管注射染料(亚甲蓝),观察由亚甲蓝显示的集合系统情况,如发现集合系统损伤,即进行相应处理。结果:5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尿漏并发症共5例。应用输尿管逆行插管注射染料技术前、后尿漏发生率分别是25%(4/16)、 2%(1/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9例随访3个月~8年,复查B超和(或)CT均未见复发。结论:术中输尿管逆行插管注射亚甲蓝可降低后腹腔镜治疗复杂肾囊性疾病术发生尿漏并发症的风险,是预防尿漏的重要措施。
  • 李妍妍
    . 2009, 40(10): 6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动态脉压测量结果将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A组36例,动态脉压小于60 mmHg(10 mmHg=1.33 kPa),B组36例,动态脉压等于或大于60 mmHg。2组患者均采用VP-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进行踝动脉和肱动脉血压测量,计算踝臂指数,并采用HP-5500型超声诊断仪行颈部超声检查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分析动态脉压、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结果:A组动态脉压为(50±8)mmHg,B组为(70±10)mmHg,A组的踝臂指数明显高于B组(P<0.05),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明显轻于B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9,P<0.05),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负相关(r=-0.38,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相关,监测脉压和踝臂指数可早期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尽早进行干预治疗,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 苑晓冬;叶三霞;鲍中英
    . 2009, 40(10): 6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家庭聚集性发病的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特点。方法:对一起家庭聚集性发病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和临床分析。结果:该家庭4名成员全部发病,均发热,体温均高于38.0℃,全身酸痛症状明显,而上呼吸道症状略轻,均无肺部实变体征,仅有咽红充血,X线胸部摄片无肺炎征象,4例外周血白细胞数在正常范围,淋巴细胞降低,淋巴细胞绝对值均低于0.8×109/L。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染性较强,临床表现较轻,外周血血白细胞未升高,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降低,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均低于1.0×109/L,可考虑把以上表现作为病原学检测结果出来之前的诊断参考指标。
  • 彭林林;吴 强;杨天和;张陈匀;黄 山;周晓泉;张晓丽
    . 2009, 40(10): 6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血运重建干预对AMI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45例AMI患者入院后给予硝酸酯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药等常规治疗,在接受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急诊血运重建,包括静脉溶栓或支架植入术。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所有AMI患者在发病后1周、3个月及6个月各时点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和醛固酮水平。结果:AMI患者行血运重建后6个月的去甲肾上腺素、肾素水平低于1周时水平。结论:AMI患者血运重建干预可降低AMI后去甲肾上腺素、肾素和AngⅡ水平,对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邓梅英;宁 芳;陈 宇;唐玉杰
    . 2009, 40(10): 6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总结输血反应的特点,探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手段或措施。方法:收集26 798例输血患者的“输血记录单”和“输血反应回报卡”,统计“输血反应回报卡”记录的不良反应情况,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者的性别以及年龄段(分1~25岁、26~45岁、46~60岁、61~80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数理分析。结果:26 798例接受输血的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78例(0.66%),其中173例患者曾反复多次输血。使用不同血液制品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由高至低分别为全血、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液、机采血小板,输注洗涤红细胞未发生1例不良反应。178例中,男性101例,女性77例,其中有妊娠史72例(94%,72/77);男性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年龄多集中在61~80岁(48%,48/101),女性则多集中于26~45岁(40%,31/77)。结论: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采用洗涤和滤除白细胞成分的成分血,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应重点加强有多次输血史、妊娠史的女性患者和老年男性患者输血过程的观察和护理,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 胡晓春;王 华
    . 2009, 40(10): 6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郑卓敏;钟喜廷;庄泽平;黄芸珊;詹玉娟
    . 2009, 40(10): 6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筋膜扩张器扩张治疗成年男性尿道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门诊常规行尿道扩张失败的6例成年男性尿道狭窄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筋膜扩张器进行尿道扩张(自尿道外口进输尿管镜,到尿道狭窄段时均无法通过,留置斑马导丝经狭窄段进入膀胱,并在其引导下循序用F8 ~F18 筋膜扩张器扩张狭窄尿道),术后留置尿管至少2周。观察手术效果。结果:6例患者尿道扩张全部成功,无发生尿道热、假道形成、直肠损伤等并发症。拔除尿管后,患者最大尿流率由治疗前4~9 mL/s上升至13~21 mL/s。随访3个月~1年,4位患者排尿通畅,未出现再次狭窄。2位患者需再次门诊常规尿道扩张,术后患者未再出现排尿不畅。结论:输尿管镜下筋膜扩张器扩张治疗成年男性尿道狭窄疗效较好,安全性好。
  • 许子彬;吴 浩;龙会宝
    . 2009, 40(10): 6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判断肺炎病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6例肺炎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轻、中症肺炎(普通肺炎)106例,重症肺炎10例,采用日立71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同时测定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并进行比较。另根据患者的X线胸片结果分为单叶肺炎组及多叶肺炎组,比较2组的血清hsCRP、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结果:重症肺炎组hsCRP为15~291(177)mg/L,远高于普通肺炎组的0~355(30)mg/L(P<0.01)。重症肺炎组的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为4.5~17.6(10.0)×109/L,与普通肺炎组的1.1~30.9(6.3)×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白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叶肺炎组比较,多叶肺炎组的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较多、hsCRP水平较高(均为P<0.05)。结论:检测肺炎患者的hsCRP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及病灶范围。
  • 万 群;张 泉;郑黔雯
    . 2009, 40(10): 6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佐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6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参麦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予参麦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参麦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93%比78%,P<0.01),60例中仅有2例发生口干。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 医生手记
  • 熊 吟
    . 2009, 40(10): 6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顾刚强;唐欧杉
    . 2009, 40(10): 6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IgE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17例有心绞痛症状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8例和非冠心病组39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3个亚组:AMI组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2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22例。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IgE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血清IgE为(71±4)IU/mL,非冠心病组为(44±3)IU/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血清IgE为(113±5)IU/m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66±6)IU/mL,稳定型心绞痛组为(56±2)IU/mL,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血清IgE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均为P<0.01),但AMI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IgE水平高于非冠心病患者,且冠心病病情越严重,IgE水平越高,提示IgE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一定作用。
  • 余伟吉;蒋顺琬;陈大宇;冯利刚
    . 2009, 40(10): 6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总结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治疗体会。方法: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45例,按Neer分期和肩峰形态分型分为手术组(Neer分期Ⅲ期或Ⅲ型肩峰患者17例)及非手术组(余下的28例)。手术组先在关节镜下行肩关节检查和清创,再通过关节镜在肩峰下间隙行肩峰成形减压术。非手术组行肩峰下封闭,将封闭液(2%利多卡因5 mL、曲安奈德注射液40 mg、维生素B12 500 μg、生理氯化钠5 mL)注射入肩峰下间隙,每周1次,治疗2~3次,同时予口服双氯芬酸和物理治疗。结果:手术组(共19例,2例由非手术组转入),总有效率为84%(16/19);非手术组总有效率为89 %(25/28)。结论:正确掌握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是成功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关键。肩关节镜下肩峰成形减压术适用Neer分期Ⅲ期、Ⅲ型肩峰患者和经非手术治疗失败的患者,其余患者可采用以封闭为主的非手术治疗。
  • 郝秀兰;范建辉;王林琳; 霍道贵;侯红瑛
    . 2009, 40(10): 6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检测产前母体血清二联标志物在胎儿发育异常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 125名妊娠中期(孕14~21周)妇女,检测其血清甲胎蛋白和游离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并计算出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风险,根据结果分为异常组(3项指标中任何一项异常)及正常组,计算母体血清二联标志物诊断胎儿发育异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价值及阴性预测价值,并对异常组的胎儿发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异常组299例,其中胎儿发育异常占7.7%,非异常组826例,其中胎儿发育异常占2.3%,母体血清二联标志物异常组与非异常组间胎儿发育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二联标志物筛查胎儿发育异常的敏感度为51%,特异度74.4%,阳性预测价值7.7%,阴性预测价值97.3%。异常组中无DS风险,仅甲胎蛋白异常97例,其中胎儿发育异常4例(主要为神经系统疾病);仅游离β-hCG异常139例,其中胎儿发育异常8例(主要为心脏畸形及五官畸形)。异常组中DS高风险者的异常胎儿多为染色体病。结论:检测妊娠中期母体血清二联标志物是有效的产前筛查方法。当DS风险低危时而母体血清二联标志物异常时,可能为胎儿发育畸形,临床中应在妊娠晚期定期予超声筛查。
  • 叶 曦;陈晓文
    . 2009, 40(10): 6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双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进行强化治疗的使用剂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空腹血糖等于或超过10 mmol/L,HbA1C等于或超过8.6%的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双相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治疗, 按需配合二甲双胍250 mg或阿卡波糖25 mg的降低餐后血糖,使患者早、晚餐前血糖平均值控制至4.4~6.1 mmol/L,3餐后2 h血糖平均值控制至4.4~10.0mmol/L。记录血糖最初达标时的双相门冬胰岛素剂量、血糖达标时间,比较血糖、体重指数及病程基线不同患者的时双相门冬胰岛素用量的差异。结果:治疗达标时, 所有患者平均餐前血糖得以控制的时间为(7.0±2.6) d,平均餐后2 h血糖得以控制的时间为(6.2±2.6) d。双相门冬胰岛素的平均用量为0.44 U/(kg ·d)。空腹血糖等于或超过13 mmol/L组双相门冬胰岛素剂量明显大于空腹血糖 10~13 mmol/L组;体重指数低于23 kg/m2组双相门冬胰岛素剂量明显大于体重指数等于或超过23 kg/m2组;病程长者双相门冬胰岛素剂量明显高于病程短者(均为P<0.05)。 结论:双相门冬胰岛素治疗强化剂量平均为0.44 U/(kg ·d)。在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进行短期强化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基线血糖、体重指数、病程调整药物剂量,使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 病例报告
  • 余 荷;杨小东;梁宗安
    . 2009, 40(10): 6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angerhans cell histocytosis,LCH)是一种少见疾病,常常累及肺部,临床表现多样,确诊需病理组织学证据。该文报道了1例LCH肺损害的成人患者,该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且有烦渴、多尿史,胸部CT见双肺弥漫分布大小不等囊状影,肺功能检查示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重度下降。入院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并行肺活组织检查术,病理回报病变符合LCH改变。予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但患者症状无缓解,反复发作气胸,病情进行性加重,最终死于呼吸衰竭。
  • 临床常见诊疗错误汇编
  • 贺辉波;胡国华;卢圣榜
    . 2009, 40(10): 6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李联祥;姚秀玲
    . 2009, 40(10): 6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医学争鸣
  • 曾志芬;陶恩祥
    . 2009, 40(10): 6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以多巴胺的替代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但该疗法并不能延缓病程。长期以来,人们致力于寻找能延缓或阻止该病进展的神经保护药物,随着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不少药物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均显示出有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但质疑和争议亦随之而来,到迄今为止,尚无一种抗帕金森药是被公认有神经保护作用。该文就一些研究得最多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药物作出论述,对帕金森病神经保护药物的研发概况和各家见解做简单的介绍和总结。
  • 综述
  • 张川海;陶贵周
    . 2009, 40(10): 6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N-乙酰半胱氨酸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其在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实验研究日益增多,该文就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及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 欧阳菲菲;王连源
    . 2009, 40(10): 6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肝肺综合征是发生于晚期肝病的严重并发症,其可引起低氧血症,从而使肝硬化患者的病死率增高。该病发病机制复杂,起病隐匿,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上通常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早期诊断及治疗较困难。近年来,有关肝肺综合征的病因以及诊治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该文对此作一综述。
  • 薛 枫;杨向军
    . 2009, 40(10): 6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缺血后适应指在心肌缺血后、在长时间的再灌注之前,进行一次或数次短暂重复的心肌缺血或再灌注,能提高心肌对之前发生的较长时间缺血的耐受性。其作为一种心肌保护的新策略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该文就其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 龙胜勇;葛茂星;李武全
    . 2009, 40(10): 6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能改善脓毒症动物模型的预后,提高生存率。它同时还具有抗炎、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增加NO的生物活性及减少血管炎症的氧化应激反应等作用,已成为近年脓毒症研究的热点。该文就他汀类药物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