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4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09-09-10
  

  • 全选
    |
    述评
  • 李玉杰
    . 2009, 40(9): 5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HC)是血压急骤升高引起的严重临床表现,常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HC分为高血压急症(hypertensive emergencies,HE)和高血压亚急症(hypertensive urgencies,HU)两大类。及时而有针对性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选择性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有助于对血压急骤升高的病人进行诊断与评估。有效控制高血压和预防相关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 查房选录
  • 赵新卫
    . 2009, 40(9): 5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讨论
  • 向孝兵;彭思敏
    . 2009, 40(9): 5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戎利民;冯 丰
    . 2009, 40(9): 5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郭建荣;崔健君
    . 2009, 40(9): 5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卢喜烈;汪剑锋;李 智;朱金秀;徐 勇;陈韵岱
    . 2009, 40(9): 5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Te间期)的意义。方法:分析46例发生室速(室速组)和23例无室速(非室速组)的冠心病患者的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测量2组的Tp-Te间期并进行比较。结果:室速组的Tp-Te间期为(114±26)ms,非室速组为(96±15)m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p-Te间期改变是冠心病并发室速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比数比为0.95,P﹤0.01)。结论:对冠心病患者检测其Tp-Te间期的改变,可识别冠心病患者是否易诱发室速。
  • 关开泮;曾 勉;卢桂芳;王 辉
    . 2009, 40(9): 5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周期性与持续性营养输注方式对内科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30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甲、乙2组,进行交叉的自身对照研究。在调节患者营养达目标量[30~35 kcal/(kg·d)]后,保持营养物质成分不变,甲组先行24 h持续周期性营养输注7 d,经3 d洗脱期后改为16 h周期性输注7 d;乙组先行16 h周期性营养输注7 d,经3 d洗脱期后改为24 h持续输注7 d。分别于患者入组时、观察第7日(阶段1)及交叉后第7日(阶段2)测定患者血清TNF-α、白介素-6水平,并按营养输注方式将数据分为持续输注组及周期输注组,比较其差异。结果:30例入组时TNF-α水平为56~75 (60)ng/L,持续输注组2个阶段合计为51~59(53) ng/L,周期输注组2个阶段合计为51~64(57)ng/L。2组的TNF-α水平与入组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0例入组时的白介素-6水平为33~88 (64)ng/L,持续输注组2个阶段合计为19~66(47) ng/L,周期输注组2个阶段合计为28~99(57)ng/L。2组的白介素-6水平与入组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持续输注组的TNF-α、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周期输注组(均为P<0.05)。阶段1与阶段2的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阶段1与阶段2的白介素-6水平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应用24 h持续性营养输注方式时血清TNF-α及白介素-6水平较低,24 h持续性营养输注可能有助于改善其临床预后。
  • 姚于泓;何小洁;王 琳;杨毅华;陈慎仁
    . 2009, 40(9): 5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在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10例符合K/DOQI专家组标准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分别于血液透析治疗前在未流经透析器的动脉端、透析后回输血液前静脉端采血,检测其血清NGAL、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tive protein, hsCRP),同时与15名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NGAL水平作对比,并分析血液透析前后血清NGAL水平与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hsCRP的相关性。结果:血液透析前观察组血清NGA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透析后观察组血清NGAL水平比血液透析前有所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后观察组的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均比血液透析前明显下降(P<0.01),胱抑素C则略有升高(P<0.05),hsCRP无明显改变(P>0.05)。血清NGAL与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hsCRP均无关(均为P>0.05)。 结论:ESRD患者血清NGA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血清NGAL值明显升高有望作为血液透析适应证指标之一。经单次、普通血液透析后,血清NGAL水平明显下降,其下降幅度可作为评估血液透析充分性一项参考指标。
  • 医生手记
  • 姚 宁
    . 2009, 40(9): 5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刘兴德;魏云鸿
    . 2009, 40(9): 5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医生手记
  • 楚修林;王红宇
    . 2009, 40(9): 5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安玉玲;易慧敏;李敏如;蔡常洁;陆敏强;陈规划
    . 2009, 40(9): 5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糖尿病(post-liver transplant diabetes mellitus,PTDM)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32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TDM将患者分为PTDM组(62例)和非PTDM组(17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术前糖耐量,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抑制剂类型、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使用情况等进行PTDM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PTDM组中有16例使用单药他克莫司免疫抑制方案的患者,转换霉酚酸酯或西罗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分析转换免疫抑制方案对PTDM的影响。结果:术前糖耐量异常、使用激素、使用单药他克莫司的免疫抑制方案为PTDM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单药他克莫司免疫抑制方案的16例PTDM患者,转换霉酚酸酯或西罗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后,6例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的患者中2例已停用降糖药物;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10例患者中,3例已停用胰岛素改用口服降糖药,6例胰岛素用量显著降低。结论:术前糖耐量异常、使用激素和采用单药他克莫司免疫抑制方案是PTDM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减少他克莫司、转换以霉酚酸酯或西罗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可能减少PTDM的发生率。
  • 马振菁;黄炼红;雷惠新;邓思珊;刘洪旭
    . 2009, 40(9): 5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血浆极长链脂肪酸(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VLCFA)在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drenoleukodystrophy,ALD) 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并观察洛伐他汀对VLCFA的影响。方法:将9例ALD患者设为ALD组、30名同期体检正常者设为对照组及8例拟予洛伐他汀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设为服药组。采用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ic ,GC)技术测定3组的血浆VLCFA水平,包括二十四碳烷酸(C24:0)、二十六碳烷酸(C26:0)、二十二碳烷酸(C22:0)水平,并计算C26:0 / C22:0和C24:0 ∕ C22的比值,服药组予洛伐他汀(20 mg/d)治疗3个月后复检上述指标。结果:ALD组的血浆C26:0、C24:0、C22:0水平和C26:0/C22:0、C24:0∕C22:0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与治疗前比较,服药组治疗后血浆C26:0和C26:0 /C22:0明显降低,而C24:0、C22:0却显著增高(P﹤0.05~0.01)。结论:检测血浆VLCFA水平有助于ALD的临床诊断。经洛伐他汀治疗后非ALD患者体内总VLCFA水平未有降低,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王继昌;黄 海;董 文;许可慰;郭正辉;黄 健
    . 2009, 40(9): 5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与无水乙醇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方法:128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采用随机配对分组法分为2组,分别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医用生物蛋白胶组,64例)或注射无水乙醇(无水乙醇组,64例)治疗,每组中囊肿直径小于7 cm者、囊肿直径小于大于7 cm者各占32例。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医用生物蛋白胶组的治愈率为78%,总有效率88%,无水乙醇组则分别为73%、86%。2组囊肿直径小于7 cm者的治愈率均为100%,医用生物蛋白胶组囊肿直径小于7 cm者的治愈率为56%,总有效率为75%,无水乙醇组分别为47%、72%。医用生物蛋白胶组发生并发症14例(22%),程度较轻;无水乙醇组发生并发症43例(67%),其中4例囊肿直径大于7 cm 者症状严重,考虑为无水乙醇严重外渗所致。无水乙醇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医用生物蛋白胶组(P<0.05)。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与无水乙醇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相近,但注射医用生物蛋白胶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注射无水乙醇,可供临床选用。
  • 李晓峰;蔡 耘;窦 娟;张萍萍;王清文
    . 2009, 40(9): 5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的病因、合并症及治疗。方法:对238例IHS患儿进行病因学调查,及总结其合并症、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与结论:IHS病因复杂,明确病因215例(90.3%),其中属感染因素(血清病原体检查阳性)192例,非感染因素(血清病原体检查阴性)23例;病因未明23例(9.7%)。感染性因素以病毒感染居多,占85.4%,包括巨细胞病毒感染(96例)、EB病毒感染(42例);非感染因素以遗传代谢性疾病居多,占57%。IHS合并症多种多样,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41%),其次是支气管肺炎(17.5%)和肠炎(14.8%)。巨细胞病毒和EBV是IHS的主要病原体。所有患儿均接受包括对症治疗,针对病因及合并症的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治愈201例(84.5%),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加重者32例(13.4%),死亡5例(2.1%)。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是IHS的主要病原体,IHS中由遗传代谢性疾病引起的病例数较多,病因未明者亦较多。IHS合并症多种多样。IHS经综合治疗后大多预后良好。
  • 相英花;杨永耿
    . 2009, 40(9): 5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溃疡型胃癌、胃溃疡与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的关系,以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日立7170S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速率法测定经胃镜和病理学检查确诊的97例溃疡型胃癌和135例胃溃疡患者的血清PG(包括PGⅠ、PGⅡ)水平,并与39名胃黏膜正常的对照组比较,同时观察Hp感染对不同组别血清PG水平的影响。结果:胃溃疡组、溃疡型胃癌组和对照组Hp感染率分别为86%、80%、79%,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对溃疡型胃癌组、胃溃疡组和对照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Ⅱ均无影响(均为P>0.05)。溃疡型胃癌组和胃溃疡组的血清PG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而溃疡型胃癌组又明显低于胃溃疡组(P<0.05);溃疡型胃癌组PG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胃溃疡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型胃癌组的PGⅠ/PGⅡ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胃溃疡组(P<0.05~0.01),而胃溃疡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PG水平有助于鉴别诊断胃良、恶性溃疡,血清PGⅠ水平和PGⅠ/PGⅡ可作为高原地区溃疡型胃癌的早期预测指标。Hp感染对高原地区胃良、恶性溃疡患者血清PG水平影响不大,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张 文;邹自灏;李育斌
    . 2009, 40(9): 5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两种用药方案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继发早泄的疗效。方法: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继发早泄患者113例,随机分为A组(63例)和B组(50例),A组63例予口服坦洛新,每次0.2 mg,每日1次;B组在口服坦洛新(用法同A组)的基础上加用氟西汀20 mg/d,2组均治疗8周。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评分)中各项得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为P<0.05),其中疼痛与不适评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的患者及其配偶的性生活满意度提高,患者的阴道射精潜伏期延长,且B组优于A组。结论:坦洛新联用氟西汀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继发性早泄的疗效优于单用坦洛新。
  • 丁长锐;徐羽龙;张 昕;李恒进
    . 2009, 40(9): 5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皮肤转移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3例恶性肿瘤皮肤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化分析。结果:23例中,4例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其余19例为肿瘤切除术后手术切口附近出现皮肤转移。临床表现为结节性损害19例、炎症性损害3例和硬皮病样损害1例。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以肺癌和乳腺癌多见,17例患者行手术、局部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治疗。发现皮肤转移至患者死亡时间3~26个月,中位生存期8个月,接受治疗者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未接受治疗者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结论:恶性肿瘤皮肤转移患者预后差,对发现皮肤结节的肿瘤患者应高度怀疑为皮肤转移,宜及时活检明确诊断,尽早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延长患者生命。
  • 李育鹏;吕 键;郑小天;吴素华
    . 2009, 40(9): 6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ACS患者血清超敏CRP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治疗。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杭州产)20 mg,每日1次。2组均连续服药8周。测定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RP和血清LDL-C水平。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8周后血清超敏CRP和血清LDL-C水平分别为(1.4±0.7)mg/L和(2.2±0.5)mmol/L,常规治疗组相应为(5.8±1.6)mg/L、(3.3±0.7)mmol/L,辛伐他汀组治疗后的血清超敏CRP和血清LDL-C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均为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辛伐他汀组超敏CRP水平降低与LDL-C降低无关(r=0.04,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血清超敏CRP水平,这种作用可能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
  • 侯文杰;王子莲;陈海天;詹雁峰;李铭岚;胡明晶
    . 2009, 40(9): 6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母儿结局。方法:收集9例妊娠相关性再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情况及母儿结局。结果与结论:9例均为妊娠后发病,初诊时主要表现为面色及皮肤苍白、皮肤淤斑、牙龈出血。初诊及产后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减少,骨髓活组织检查提示骨髓增生低下。经予药物治疗及输血等积极支持疗法,并在密切监护下继续妊娠。1例孕23+4周者经单纯输血治疗无效行引产,其余8例妊娠期顺利,顺产2例,剖宫产6例。产妇均存活。出现产时并发症5例,其中重度子痫前期2例(1例同时合并羊水过少,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宫内窘迫),胎膜早破2例,真菌性肠炎1例。8例共分娩新生儿9例,其中双胎1例,均为早产儿,无新生儿死亡病例。新生儿身长39~48(中位数47)cm,体重1.5~2.9(中位数2.5)kg。妊娠相关性再障患者经积极药物及输血治疗,母儿妊娠结局良好。
  • 张林祺;刘双云;张 昀
    . 2009, 40(9): 6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纳米无机载银抗菌剂添加到牙科氢氧化钙中制成抗菌氢氧化钙治疗深龋的临床疗效。方法:诊断为深龋的86例90牙,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48牙)和对照组(41例42牙)。2组均予修复性治疗,试验组予纳米无机载银抗菌剂添加到牙科氢氧化钙中制成抗菌氢氧化钙垫底,对照组则只予氢氧化钙垫底,垫底后2组均采用复合树脂充填。随访半年,比较2组的治疗成功率。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充填。随访半年,试验组治疗成功率为83%(40/48);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64%(27/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氢氧化钙不仅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可保护牙髓活力,提高深龋的治疗成功率。
  • 陈 亮;熊 樱;李俊东;銮虹; 陈 晨;庄 园;朱安娜;何丹丹
    . 2009, 40(9): 6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宫颈恶性腺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总结分析6例宫颈恶性腺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临床分期Ⅰb期1例,Ⅱa期2例,Ⅱb期2例,Ⅳ期1例。结果与结论:6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2例,阴道不规则流血伴白带增多2例,阴道大出血1例,无明显症状1例。术前妇科检查见宫颈结节状或菜花状肿物2例,子宫颈糜烂2例,子宫颈光滑、未见明显外生肿物2例。首诊误诊4例,确诊2例,首诊确诊率2/6。病理特点为腺体富含黏液,形态不规则,可见乳头状突起或者鹿角形分支,细胞多单层柱状,胞核轻度异型及大小不等,可见低分化细胞。3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部分腺上皮细胞癌胚抗原(+),p53(+),Ki67(+)。其中3例患者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生存时间分别为32个月、33个月和40个月;另3例死于因肿瘤转移。宫颈恶性腺瘤临床可无特异临床症状,联合应用病理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提高恶性腺瘤早期诊断率,对早期患者应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
  • 赖国华;姚秀英;王志英;袁巍巍;吴素华
    . 2009, 40(9): 6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氯沙坦与福辛普利联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76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 (38例)和单药治疗组(38例)。在应用洋地黄、利尿药等基础上,联合治疗组口服福辛普利5~10 mg/d,1周后加服氯沙坦50 mg/d,2周后依据患者血压和耐受情况调整福辛普利的剂量,最大剂量控制在20 mg/d;单药治疗组口服福辛普利5~10 mg/d,2周后依据患者血压和耐受情况调整福辛普利的剂量,最大剂量控制在20 mg/d,2组均治疗6周。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UCG检查,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单药治疗组(P<0.05)。2组治疗6周后的UCG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为P <0.05),且联合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单药治疗组(均为P <0.05)。2组治疗前后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氯沙坦与福辛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
  • 王贤芳;吴文胜
    . 2009, 40(9): 6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绝经综合征妇女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绝经综合征患者30例,以1%利多卡因10 mL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隔日1次,两侧轮流进行,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及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应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评价临床症状,并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各项时域参数[24 h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 number of intervals,SDNN)、三角指数、24 h内每5 min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averages of normal number of intervals,SDANN)、相邻正常窦性心搏间期之差的平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values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between adjacent normal number of intervals,RMSSD)]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各种绝经期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以心悸、胸闷、潮热和感觉异常等症状改善最为明显,其改良Kupperman评分均明显下降(均为P<0.01)。30例患者治疗前SDNN、SDANN、RMMSD、三角指数与正常值比较均偏低;治疗后SDNN、SDANN、三角指数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0.01),RMMSD略有上升,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除可改善绝经综合征妇女的症状外,还可改善心率变异性指标,使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衡状况得到改善。
  • 医生手记
  • 万 群;张 泉
    . 2009, 40(9): 6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远 征;朱坚忠;黄文思;林赛娟;黄运佰
    . 2009, 40(9): 6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眶上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控制血压疗效。方法:33例前循环动脉瘤均行经眶上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静脉快速诱导后气管内插管,于静脉泵入丙泊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或辅以异氟醚进行控制性降压,并予脑保护等措施以预防术中脑动脉瘤破裂及术后脑血管痉挛,分别记录平均动脉压、心率、PaCO2情况。结果:全组患者的麻醉过程平稳,进行控制性降压有效,无呛咳,均能顺利完成动脉瘤夹闭,且停止降压后无反跳性高血压。麻醉及降压效果满意,无一例患者术后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眶上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可有效控制血压,能满足手术的需要。
  • 梁哲昭;周 嘉;谢灵君;王 俊;王 瑾;李升平
    . 2009, 40(9): 6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ature killer,NK)细胞的数目和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胆汁淤积性黄疸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引流组(15例)与根治组(15例),选取同期8名体检正常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引流组和根治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3日,对照组单次外周血NK细胞占外周血总淋巴细胞比例(NK细胞比例)及perforin阳性细胞占NK细胞的比例(perforin阳性细胞比例)。结果: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治疗前外周血NK细胞比例及perforin阳性细胞比例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与治疗前比较,引流组与根治组治疗后第7、13日,NK细胞比例及perforin阳性细胞比例明显上升(P<0.05~0.01)。治疗后第13日,根治组的NK细胞比例及perforin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引流组(P<0.05)。结论:未经治疗的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外周血NK细胞比例及perforin阳性细胞比例较正常人降低。胆道引流和根治手术切除肿瘤都可以提高该病患者的NK细胞比例及perforin阳性细胞比例,以根治手术的改善效果较为明显。
  • 苏 进;王 芹
    . 2009, 40(9): 6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方法:70例T2DM患者(单纯糖尿病组)、66例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糖尿病高血压组)及69名健康体检者(正常组)为研究对象,测量各组的身高、体重、血压,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和血尿酸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各组血尿酸水平,并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其他指标的关系。结果:单纯糖尿病组血尿酸水平为(350±59) μmol/L,糖尿病高血压组为(418±78)μmol/L(P<0.01),正常组为(276±42)μmol/L,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血尿酸水平与收缩压(r=0.236,P<0.01 ),舒张压(r=0.278,P<0.01 ),空腹血糖(r=0.297,P<0.01 ),空腹胰岛素(r=0.138,P<0.01),HOMA-IR (r=0.305,P<0.01),甘油三酯(r=0.226,P<0.01)均呈正相关;血尿酸与HDL-C(r=-0.129,P<0.05 )呈负相关。结论:T2DM患者血尿酸明显升高,T2DM合并高血压者血尿酸水平更高,高尿酸血症可能是T2DM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T2DM合并高血压者应常规检测血尿酸水平,发现异常者予以积极干预治疗。
  • 病例报告
  • 刘春华;李 多;杨小琼;邓述恺;王荣丽;熊 瑛;李国平
    . 2009, 40(9): 6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复发性多软骨炎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多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耳、鼻、咽喉、眼球和全身软骨反复发作性炎性破坏病变。该文报道了1例RP致气道狭窄患者,初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经泼尼松治疗获缓解,后出现全身肌肉关节疼痛,鼻梁塌陷,左侧耳郭萎缩,经胸部CT、肺功能通气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确诊为复发性多软骨炎,予口服泼尼松,并于纤支镜下置入MTN型镍钛可扩张记忆合金气管支架至病变段气管,支架置入后展开、贴壁良好,病变段气管直径明显扩大,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好转,肺功能指标有所改善,3个月后患者呼吸困难基本缓解,纤支镜示气道无狭窄,支架未移位,疗效良好。 
  • 新技术与临床
  • 李金星;杨子超;张惊宇
    . 2009, 40(9): 6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很高,治疗效果多不理想,成体干细胞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对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有特殊的优势。随着干细胞的发现和对其研究的日益深入,应用成体干细胞治疗卒中前景广阔。该文查阅了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主要综述成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 综述
  • 刘明岭;沈 鹰
    . 2009, 40(9): 6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热休克蛋白70是一种在应激情况下产生的对机体起保护作用的非常保守的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热休克蛋白70的产生可降低致炎性因子,升高抗炎因子水平,对关节炎起抑制作用。该文对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进展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