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4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0-02-10
  

  • 全选
    |
    述评
  • 陈小良;吴 斌
    . 2010, 41(2): 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超声内镜技术发展迅猛,特别是超声内镜下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是目前该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该文针对目前的一些热点,如超声内镜在消化道肿瘤分期中的应用、超声内镜下介入性诊断和治疗进行介绍,为临床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查房选录
  • 周海华;舒建昌;杨绮红;张文茹;吕 霞
    . 2010, 41(2): 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傅晓英
    . 2010, 41(2): 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盐酸二甲双胍时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80例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二甲双胍常规使用期(入选时)、停用二甲双胍后(脱洗期)第4周、再度恢复二甲双胍常规使用后(恢复期)第4周的血尿酸水平变化。同时观察其他相关生化指标、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体质量指数、二甲双胍日剂量等因素对血尿酸变化的影响。结果:上述三个时期患者血尿酸水平分别为(376±90)μmol/L、(355±88)μmol/L、(391±80)μmol/L,入选时与脱洗期血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与脱洗期血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480例观察者作为整体,以恢复期和脱洗期血尿酸差值作为应变量Y(增高=1;无增高=0),以年龄、糖尿病病程、脱洗期收缩压、脱洗期舒张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ALT、血清肌酐、血尿酸值及二甲双胍日剂量等为自变量(X1-X10),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先后入选的变量是年龄、脱洗期血尿酸基线值及二甲双胍日剂量。结论: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可引起血尿酸水平轻度升高,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与高龄、血尿酸基线水平偏高和二甲双胍日剂量偏大有关。
  • 沈建冲;施卫国;陆备军
    . 2010, 41(2): 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由潘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组成的10日序贯疗法与标准的7日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5例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且Hp阳性成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前5日应用潘托拉唑40 mg、阿莫西林1 000 mg,每日2次口服,后5日用潘托拉唑40 mg、克拉霉素500 mg、替硝唑500 mg,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52例)采用7日潘托拉唑4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克拉霉素500 mg,每日2次口服。停药4周后复查Hp。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为90.6%,对照组为7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9%和17.3%(P>0.05)。结论: 由潘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组成的10日序贯疗法治疗成人Hp感染的疗效优于标准7日三联疗法。
  • 祝焕林;翟桂兰;王庆茹
    . 2010, 41(2): 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成年SD大鼠离体心脏灌注,观察牛磺酸对过氧化氢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离体心脏进行Langendorff灌流,分为过氧化氢加牛磺酸组、过氧化氢组、正常对照组、牛磺酸对照组。观察加药后0、30、60和120 min的心率,并计算心脏收缩和舒张期张力变化的最大速率(±dT/dtmax);测定离体心脏丙二醛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结果:应用过氧化氢灌注离体大鼠心脏,心率、±dT/dtmax降低,心脏丙二醛含量增高、SOD含量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牛磺酸、过氧化氢同时灌注心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磺酸在离体心脏水平对过氧化氢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心功能。
  • 刘炽彬;陈 凡; 叶健增
    . 2010, 41(2): 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10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50 mg,每日1次,美托洛尔12.5~25 mg,每日2次,氨氯地平2.5~5 mg,每日1次,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1次,连续服药6个月。缬沙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每日1次,连续服药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的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发作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均较治疗前低(P<0.05),但缬沙坦组改变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心绞痛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 ST段压低减轻(P<0.05),但缬沙坦组疗效更优(P<0.05)。治疗后两组UAP患者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可以降低U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抑制其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是UAP的理想治疗药物。
  • 敖道畅;刘少中;袁润强;庄楚璇;林华简
    . 2010, 41(2): 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肝损伤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180例NAFLD患者分为肝损伤组(ALT大于 40 U/L,117例)和肝功能正常组(ALT小于或等于 40 U/L,63例),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80例NAFLD患者平均hsCRP水平为(6.1±2.9)mg/L,其中hsCRP升高占68.9%(124/180)。肝损伤组的hsCRP水平为(8.8±3.5)mg/L,其中hsCRP升高占82.1%(96/124)。肝功能正常组hsCRP水平为(4.5±2.3) mg/L,其中hsCRP升高占44.4%(28/63)。肝损伤组hsCRP水平和hsCRP升高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肝功能正常组(P<0.01)。结论:NAFLD患者肝损伤与hsCRP升高密切相关,hsCRP可考虑作为判断NAFLD病程发展的指标。
  • 欧健苹;苏凤璋
    . 2010, 41(2): 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研究脂肪肝与胆囊息肉发病的相互关系。方法:超声检查2 469例到本院体检的事业单位人员,按脂肪肝及胆囊息肉的诊断标准检查其发病情况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受检的2 469例中,脂肪肝患病率为30.2%,胆囊息肉患病率为12.4%,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P<0.01)。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受检者分为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两组的胆囊息肉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脂肪肝合并胆囊息肉的比例与轻度脂肪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脂肪肝组30~39岁、40~49岁年龄段的胆囊息肉患病率均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结论:脂肪肝与胆囊息肉发病可能有一定关系。
  • 贺云鹏;黄晓梅;潘 光;王小华;曾 勉
    . 2010, 41(2): 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重症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对淋巴细胞计数、肺部感染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60例急诊入住ICU的重症脑梗死患者被设为试验组,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另设15例健康自愿者为C组(对照组)。A、B组在营养支持过程中给予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不同水平,A组维持血糖在8~11.1 mmol/L,B组维持血糖在4.4~8 mmol/L。比较A、B两组之间入院第1 d、第28 d时总淋巴细胞计数、CD4+、CD8+T细胞数、总肺部感染率及病死率的差异,并比较与C组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等因素与病死率及肺部感染率的相关性。结果:A、B两组之间入院第28 d总淋巴细胞数、CD4+、CD8+T淋巴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均较C组低。与A组相比,B组患者入院第28 d总肺部感染率及病死率[(A组73%、B组47%)、(A组50%,B组23%)]均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及病死率与血糖控制水平相关。结论:相对严格地控制重症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可能会降低肺部感染率及病死率,但未发现控制血糖对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有显著影响。
  • 李 蕊;伍爱民;陆正齐;邵春奎;胡学强
    . 2010, 41(2): 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对POEMS综合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的认识,并讨论POEMS综合征与肾出血之间可能的内在联系。方法:对1例POEMS综合征合并肾出血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者以四肢麻木、无力、腹水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升高,脑脊液检查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CT检查见右肾上极出血,经肌电图、B超、淋巴结病理活检等最终确诊为POEMS综合征,予化学治疗后腹水症状缓解,但四肢麻木情况无明显改善。结论:POEMS综合征的诊断目前多采用2003年Dispenzieri提出的标准。目前治疗方法有局部放射治疗、全身化学治疗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法。近年来的观点认为该病总体预后较早先文献报道的好。分析该例患者肾出血可能系血浆VWF多聚体水平低下继发血浆凝血因子Ⅷ:C水平降低引起。
  • 袁忠民;李明昌;杜汉强;陆永建
    . 2010, 41(2): 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肝癌缺失基因-1(DLC-1 )亚型(Isoform) 1及isoform 2在人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神经胶质瘤样本49例及对照脑组织14例,采用定量PCR检测DLC-1 isoform 1、2 的mRNA水平。比较两组差异。结果与结论:与对照脑组织相比,DLC-1 isoform 1在神经胶质瘤中低表达,而DLC-1 isoform 2在神经胶质瘤中高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LC-1 isoform 1在Ⅱ,Ⅲ及Ⅳ级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低于Ⅰ级神经胶质瘤,DLC-1 isoform 2在I级神经胶质瘤中表达程度最高。DLC-1 isoform 1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低表达,而 isoform 2高表达,提示DLC-1的功能可能具有组织特异性以及亚型特异性,DLC-1 isoform 2是否有可能促进神经胶质瘤的生成,值得进一步行大样本研究。
  • 胡 燕;朱燕英;张文辉;王江玲;赵红琴
    . 2010, 41(2): 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术前检测血清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sE-cad)的临床意义并分析其与糖链抗原125(CA125)的相关性。 方法:77例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根据术中冰冻快速切片结果分为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交界性肿瘤)组20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上皮性癌)组25例,良性上皮性肿瘤(良性肿瘤)组32例。采用ELISA法检测77例患者术前血清sE-cad水平,并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同一份血清的CA125水平。分析患者术前血清sE-cad水平与肿瘤性质、分期及复发的关系,以及交界性肿瘤及上皮性癌患者术前血清sE-cad水平与CA125的相关性。结果:良性肿瘤组、交界性肿瘤组及上皮性癌组患者术前血清sE-cad水平分别为(2 432±733)μg/L、(2 675±897)μg/L、(3 098±1 152)μg/L,上皮性癌组患者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且Ⅲ~Ⅳ期(晚期)交界性肿瘤及上皮性癌患者明显高于Ⅰ~Ⅱ期(早期)患者(P<0.05)。交界性肿瘤及上皮性癌患者术前血清sE-cad与CA125无相关性(P >0.05)。卵巢上皮性癌复发及未控患者术前血清sE-cad水平明显高于无复发者(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术前血清sE-cad与肿瘤性质、分期及上皮性癌复发有关,与CA125无关。sE-cad可作为一种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肿瘤标记物,与血清CA125互相弥补,较好地预测患者预后。
  • 郭庆捷;曹泽伟
    . 2010, 41(2): 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特点,以便有效预防溃疡的发生。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在天津市南开医院内科胃镜室就诊的12 2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的胃镜检出率、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发病年龄、性别构成比、发病季节等。结果:12 217例患者中共检出消化性溃疡2 081例,总检出率为17.03%,其中检出DU 1 748例,检出率为14.31%,检出胃溃疡333例,检出率为2.72%。DU患者明显多于胃溃疡患者,DU:胃溃疡=5.25:1。2 081例溃疡病患者中Hp阳性者1 085例,总Hp感染率为52.14%。其中2000年-2005年的Hp感染率为58.99%,2006年-2007年的Hp感染率为4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U患者Hp感染率为53.78%。胃溃疡患者Hp感染率为43.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08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男1 471例,女610例,男:女=2.41:1。其中DU患者中男1 231例,女517例,男:女=2.38:1。胃溃疡患者中男240例,女93例,男:女=2.5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U患者年龄(50±15)岁,胃溃疡患者年龄(55±14)岁。2组患者40~59岁年龄组占总人数的49.3%。消化性溃疡以11-12月及3-4月高发,5-8月发病率较低,尤其6月份发病率最低,仅占6.15%。结论:天津地区DU患者多于胃溃疡患者,男性患者仍是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患病人群,应对老年及女性患者、Hp阴性患者给予足够重视,Hp的检测方法需加强改进,以避免产生假阴性结果。
  • 刘 勇;龙 捷;梁 琼;郭少忠;唐录英;金 亦;邵春奎
    . 2010, 41(2): 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 438名妇女行LCT检查,按Bethesda系统(TBS)分类法进行细胞学诊断,并与采用传统巴氏检查的5 243名妇女的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LCT涂片不满意率为0.25%(146/58 438),满意58 292例,上皮细胞异常的检出率为5.44%(3 172/58 292)。巴氏涂片不满意率为2.50%,满意5 112例,上皮细胞异常检出率为3.70%(189/5 112),LCT涂片的不满意率低于巴氏涂片(P<0.01),其上皮细胞异常的检出率亦高于巴氏涂片(P﹤0.05)。其中LCT对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非典型腺细胞(AGC)和轻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检出率均高于巴氏涂片(P﹤0.05)。LCT与阴道镜活组织检查(活检)的总体符合率为86.27%,其中ASCUS、AGC、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不排除高度不典型增生及不明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与阴道镜活检的符合率分别为72.0%、81%、98.4%、98.9%、97.8%、100%、6/6。结论:与传统的巴氏涂片比较,LCT能大大提高宫颈细胞学涂片的质量、低级别病变的检出率及微生物感染的检出率,且其诊断LSIL及更高级别的病变与阴道镜活检的符合率较高,是较好的子宫颈病变筛查手段。
  • 赵 珊;张云辉 ;杨 芸
    . 2010, 41(2): 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谱,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对118例FUO患者进行病因学调查,记录其诊断结果及诊断手段,归纳病因谱,总结非典型病例的诊疗经过。结果:118例患者中确诊110例,确诊率93.2%,病因未明8例(6.8%)。明确诊断的110例FUO患者病因谱中,感染性疾病72例(65.5%),其中细菌性感染47例、病毒性感染15例、真菌感染5例、其他感染5例;非感染性疾病38例(34.5%),其中恶性肿瘤19例、风湿性疾病12例,其他7例。经血清学或细菌学检查明确诊断者45例(40.9%),骨髓穿刺及腰椎穿刺明确诊断17例(15.5%),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27例(24.5%),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6例(5.45%),临床综合诊断、经验性治疗明确诊断23例(20.9%)。结论:FUO患者的病因复杂,其中感染性疾病是FUO患者的主要病因。对于FUO患者的诊断检查应程序化,临床医生除常规检查外,还需及时、反复地进行相关病原学及病理学检查,经抗感染治疗无效者应考虑其存在非感染性疾病如肿瘤、风湿性疾病的可能。
  • 黄启亚;肖辉盛;张少玲
    . 2010, 41(2): 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方法:对117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例患者中有低血钾者56.4%,血浆立、卧位肾素活性处于正常低值,立、卧位醛固酮水平均增高。醛固酮和肾素活性比值(ARR)>25者占91.5%, ARR>50者占89.9%。B超、CT、MRI检查阳性率分别为18%、93%、85%。54例肾上腺腺瘤患者的定位诊断中B超检出9例(17%),CT检出39例(72.2%),MRI检出33例(61%),后两者较B超检出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49例血压均恢复正常。27例患者血压略有波动,给予螺内酯20~40 mg/d,长期口服血压可控制于正常。41例患者选择长期服药治疗,主要药物口服螺内酯80~160 mg/d,分次口服,同时补钾,辅助ACEI、ARB、钙拮抗药等类降压药物长期治疗。结论:血浆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水平以及ARR是PA的主要定性诊断方法。CT及MRI是PA的主要定位诊断依据。外科手术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重要方法。
  • 病例报告
  • 罗祥美;尹锦芳
    . 2010, 41(2): 1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卵巢纤维上皮瘤是少见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其中绝大多数为良性,罕见恶性。该文报道1例巨大卵巢恶性纤维上皮瘤患者,腹部肿块渐增大10年,就诊时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扪及巨大肿块(62 cm×36 cm×30 cm),先行肿块减压引流术,1周后肿块体积渐缩小,行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显示右侧卵巢低度恶性纤维上皮瘤。本例提示对于医疗条件相对不足的基层、边远地区医疗单位,如遇到类似病例可考虑采用分次手术的方法降低手术和麻醉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 许官升
    . 2010, 41(2): 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复杂先天性心脏血管病(先心病)合并内脏反位病例罕见。该文报道1例复杂先心病合并内脏反位,该例患者因反复劳力性呼吸困难20余年,加重伴牙痛、发热2 d入院,腹部B超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确诊为复杂先心病合并内脏反位。该病例提示,对于复杂先心病患者,要注意检查是否合并有其它内脏器官发育异常。
  • 雷晓虹;李 茜
    . 2010, 41(2): 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婴儿应用拮抗肌松常规剂量的新斯的明诱发的胆碱能危象罕见。该文报道1例8个月大的婴儿术后应用常规剂量新斯的明以拮抗残余肌松后诱发胆碱能危象。该患儿在四个成串刺激肌松监测(TOF)肌松监测示T4出现后予常规剂量新斯的明以拮抗残余肌松,但患儿表现出乙酰胆碱堆积,肌力再次减退。该例提示,即便是有肌松监测的情况下,对婴幼儿是否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拮抗肌松以及使用的剂量上,也应慎重考虑。
  • 医学争鸣
  • 王燕青;陆学超
    . 2010, 41(2): 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肺炎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界的重视,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明显上升。鉴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机能改变,该文从老年肺炎诊治中存在的问题、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方面入手,探讨老年肺炎诊治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 综述
  • 赵 妍,付 饶,王庭槐
    . 2010, 41(2): 1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植入式刺激器对迷走神经进行慢性、间歇性电刺激是一项控制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显著降低癫痫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并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疗效原理仍未明了。本文介绍了迷走神经刺激(VNS)装置埋植和设置方法,并回顾了VNS抗癫痫的临床效能和存在的副作用,最后从神经解剖、神经电生理、脑功能成像等多方面对其疗效机制进行综述。
  • 刘玉鹏;王晓丽
    . 2010, 41(2): 1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AMI行急诊PCI能有效及时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并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会明显影响PCI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预后。该文对目前PCI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研究作一综述。
  • 医生手记
  • 殷华强
    . 2010, 41(2): 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邓伟明;叶祖科;李天旺
    . 2010, 41(2): 1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亲环素A是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在细胞内的结合蛋白,具有肽酰脯氨酰顺反异构酶活性,参与蛋白质折叠,还可作为细胞因子分泌到胞外通过调节相应的信号通路而参与炎症细胞的趋化、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调控等,产生促炎效应,可能在多种风湿性疾病(风湿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主要针对亲环素A在常见风湿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 胡守亮;程骏章;卢宏柱;马特安;岳 信
    . 2010, 41(2): 1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会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而后者是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文就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方法做一综述,希望能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 医疗纠纷与对策
  • 司少臣
    . 2010, 41(2): 1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民事侵权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将医疗注意义务作为医疗过失的判断标准,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标准体系,不仅给评价医疗行为造成困难,也使得医务人员难于依其来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难以起到预防医疗侵权的作用。作者在对医疗注意义务的概念、内容、渊源进行法律厘定的基础上,将医疗注意义务的评价标准分类为具体和抽象标准,引入“医疗水准”作为其抽象标准的衡量标准,形成医疗过失的判断标准体系。为便于实践中的应用,把具体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冲突的解决进行了归纳和规定。以期对医务人员正确履行其义务,有效预防医疗侵权有所帮助。
  • 医生手记
  • 聂怀莲
    . 2010, 41(2):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