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42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1-12-10
  

  • 全选
    |
    述评
  • 佘兰辉;林潮双;高志良
    . 2011, 42(12): 7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是一群未分化完全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骨髓源性异质细胞群,MDSCs在肿瘤中的免疫抑制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关于MDSCs在许多非肿瘤疾病中的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了解髓源性抑制细胞的免疫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 查房选录
  • 陈 雁;叶 丹
    . 2011, 42(12): 7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历摘要
      患者女,33岁,因反复四肢乏力、麻木伴抽搐10余年,加重1月余于2011年3月15日入院。患者10余年前因劳累出现四肢乏力,麻木伴抽搐,不能行走,无胸闷、心悸,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血电解质提示血钾、血钙、血镁、血磷均低,给予静脉滴注药物治疗后好转,具体用药不详,此后上述症状1年发作1次左右,每次发作均前往当地医院治疗好转,诊断不详,近1年来发作渐频繁,1月余前患者感乏力明显,四肢麻木,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给予补钾治疗后症状稍好转,反复查血钾在2.0~3.0 mmol/L间波动,为明确病因来我院住院治疗。起病以来患者精神可,食欲、睡眠好,二便无特殊,体质量无明显改变。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病史10年,未口服药物治疗,无食欲差、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病史,无长期口服利尿药、缓泻药等药物史。12年前行剖宫产术。否认肺结核病史,否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病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患者。
    体格检查:发育良好,身高153 cm,体质量45 kg,体温36.9℃,脉搏9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3/67 mm Hg(1 mm Hg=0.133 kPa),心、肺无异常,腹平软,下腹正中可触及一10 cm左右纵行手术疤痕,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示无感觉、运动障碍,面神经叩击征(-),束臂加压试验(-),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2011年3月15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41 g/L, 红细胞 4.67×1012/L,白细胞7.0×109/L,中性粒细胞0.63,血小板254×109/L。尿常规示pH值7.5,尿比密1.013,白细胞(-)。血液电解质示钾3.02 mmol/L,镁0.41 mmol/L,氯95 mmol/L;血气分析示血液酸碱度7.45,二氧化碳分压6.07 kPa,碳酸氢根浓度31.4 mmol/L,标准碱剩余7.2 mmol/L。
  • 论著
  • 谌小卫;潘文涛;杨越波;尹玉竹;李小毛
    . 2011, 42(12): 7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影响HBV母婴垂直传播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对2006年6月—2008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产检和分娩的711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HBeAg阳性孕妇和阴性孕妇的HBV DNA水平、产科情况、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先兆流产发生率、先兆早产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娩方式、配偶HBsAg阳性比例、新生儿体质量、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孕妇HBV DNA水平≥109 copies/L者比例、妊娠期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妊娠期注射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球蛋白比例、新生儿HBsAg阳性和(或)HBV DNA阳性比例、满6个月龄婴儿HBsAg阳性比例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或0.01);HBV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为0.84%,其母亲入院时HBV DNA水平均超过≥1010 copies/L,HBeAg均为阳性。HBsAg阳性孕妇HBV DNA载量≥1011copies/L时,发生HBV母婴垂直传播的相对危险度为20.00。结论:HBeAg阴性孕妇未见HBV母婴垂直传播,HBV DNA水平越高,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危险度越高。
  • 李婷婷;方 丛;贾 磊
    . 2011, 42(12): 7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培养箱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与胚胎质量、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0年9—1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行IVF-ET的100例105周期助孕患者,测量取卵后第一天(D1)、第二天(D2)、第三天(D3)培养箱的VOC含量,分析其与受精率、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关系。将行移植的75周期患者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资料。结果:D1、D2、D3的培养箱VOC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培养箱D1 VOC值与受精率在本研究测量范围内无相关性,培养箱总VOC值与卵裂率、胚胎质量、胚胎种植率在本研究测量范围内均无相关性(P>0.05)。妊娠组与非妊娠组患者的年龄、周期数、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获卵数、受精数和胚胎移植数、D1 VOC值、D2 VOC值、D3 VOC值、总VOC值、日平均VO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过程中,D1、D2、D3及总VOC含量在本研究测量范围内对胚胎质量、妊娠结局无影响,本中心胚胎室所用的培养箱在VOC方面是安全的。
  • 范蕊芳;刘相富;方志刚;郑永江;林东军
    . 2011, 42(12): 7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0例MDS患者采用地西他滨治疗,25 mg/d,连用5 d,休息23 d,28 d为1疗程。国际预后评分0.5分4例、1分1例、1.5分2例、2分1例、2.5分2例。结果: 其中3例患者使用1疗程,3例患者使用2疗程,4例患者使用4疗程。10例患者中3例患者因粒细胞缺乏时间长,严重的肺部感染导致呼吸及循环衰竭于治疗2个月内死亡。2例患者因骨髓抑制期血小板极低,出现消化道出血,积极抢救于1个月内无效死亡。随访另外5例患者,其中1例RCMD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完全缓解,5个月后进展为急性白血病,于第7个月后死亡;1例RAS患者使用达珂1个疗程获完全缓解后未坚持巩固治疗,7个月后死亡;1例由MDS转变为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2个疗程获完全缓解,目前仍存活;1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AEB)治疗3个疗程后获血液学改善;1例RAEB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情况稳定。结论: 地西他滨用于治疗中危2及高危患者,疗效尚可。
  • 陈小燕;张子韬;邓顺有;张媛冬;张泽秋;黄 迪
    . 2011, 42(12): 7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和甲状腺结合球蛋白抗体(TGA)水平与新诊断弥漫性甲状腺肿(GD)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将新诊断161例GD患者分别按TPOA和TGA两种抗体的四分位数水平进行分层,TPOA组包括TPOA-1亚组(56例),TPOA<41.0 kU/L;TPOA-2亚组(101例),41.0 kU/L≤TPOA<504.5 kU/L;TPOA-3亚组(53例):TPOA≥504.5 kU/L。②TGA组包括TGA-1亚组(59例),TGA<58.0 kU/L;TGA-2亚组(100例)58.0 kU/L≤TGA<573.8 kU/L;TGA-3亚组(51例),TGA≥573.8 kU/L。比较两种抗体不同水平的GD患者甲状腺毒症、甲状腺肿以及眼病等临床表现以及甲状腺激素(FT3、FT4)水平的差异。结果:两个抗体不同滴度GD患者的FT3、FT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TPOA滴度分层显示,在TPOA较低水平组(TPOA-1亚组),较多患者表现为甲状腺毒症、甲状腺肿大及眼病的1种或2种(分别占35.7%及51.8%),同时存在上述3种症状的比例为12.5%;在TPOA较高水平组(TPOA-3亚组),同时存在上述3种症状的比例显著高于TPOA-1亚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TPOA与甲状腺肿大的程度显著相关(Spearman 相关系数为0.284, P<0.001)。按TGA滴度分层显示,在TGA较低水平组(TGA-1亚组)及较高水平组(TGA-3亚组),仅表现为眼病、甲状腺肿大或甲状腺毒症的其中之一或同时存在3种症状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TGA-1亚组比例分别为33.9%、37.0%、39.2%,TGA-3亚组比例分别为28.8%、17.0%、17.7%;P>0.05);相关分析显示,TGA与眼病的程度显著相关(Spearman 相关系数=0.158, P=0.022)。结论:GD患者临床表现呈异质性的原因可能与甲状腺自身免疫的程度及特点不一样有关;高滴度TPOA与甲状腺肿大的关系更密切,高滴度TGA与眼病的关系更密切。
  • 雷 华;邱剑光;王德娟;黄文涛;缪 斌
    . 2011, 42(12): 7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30F通道与18F通道经皮肾镜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肾结石患者分别行不同口径单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其中30F通道组66例,18F通道组46例,分析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手术时间、一期结石取净率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30F通道组结石面积较18F通道组大[(429±36) mm2对比(292±44)mm2];30F通道组与18F通道组比较,手术时间短[(111±5)min对比(156±7)min],取石效率(单位时间取石率)高[(3.99±0.37) mm2/min对比(1.37±0.28) mm2/min],一期结石取净率高(80%对比61%) ,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30F组单位时间出血量大,是18F组的2倍[(0.297±0.03) g/(L·min)对比(0.143±0.01) g/(L·min)],总出血量多[(33±2) g/L对比(22±3)g/L],输血率高(24% 对比9%),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单位结石面积出血量相当[(7.69±0.64) g/(L·cm2)对比(7.63±0.59) g/(L·cm2)]。结论:与18F通道经皮肾镜术比较,30F通道经皮肾镜术取石效率高,一期结石取净率高,单位时间出血量大,但单位结石面积出血量两组相当。
  • 林志潮;伍硕允;卢珠明;叶 敏;庞文广;黄文海;庞景灼;靳妮娜
    . 2011, 42(12): 7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比漏斗胸患者NUSS手术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胸腔镜下NUSS手术对23例漏斗胸患者进行矫治,其中13例大于9岁的漏斗胸患者行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的肺功能检测,包括肺活量、肺总量、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MEF50)。结果:术后3个月肺活量、肺总量、FEV1、FVC、MEF50均较术前下降,其中肺活量、FEV1、FVC下降明显(P<0.05),术后1年均可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结论:漏斗胸患者NUSS手术后早期肺功能虽有下降,但术后1年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 魏宜胜;洪楚原;赵楚雄;梁国健;王国强;邹湘才;林 航
    . 2011, 42(12): 7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Ⅰ~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9年6月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288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术前白蛋白、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术前血红蛋白、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术后远处转移率的相关性和术后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Ⅰ~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转移率术前血清癌胚抗原≥10 μg/L组明显高于﹤10 μg/L组,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1)。淋巴结转移阳性(比值比2.37,95%CI为1.19~4.72,P﹤0.01)、术前血清癌胚抗原≥10 μg/L(比值比3.34,95%CI为1.69~6.62,P﹤0.01)是发生术后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阳性、术前血清癌胚抗原≥10 μg/L的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要加强随访和复查。
  • 何亚菲;夏大胜;魏民新;刘清华
    . 2011, 42(12): 8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致炎因子(IL-1、IL-6、TNF-α)、抗炎因子(IL-10)水平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剂(TIMP-2)的关系。方法:选择UAP患者135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5例(SAP组)、对照组30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IL-6、TNF-α、IL-10、MMP-2、TIMP-2水平。结果:UAP组患者血清IL-1、IL-6、TNF-α、IL-10、(IL-1+IL-6+TNF-α)/IL-10、MMP-2、TIMP-2、MMP-2/TIMP-2水平高于对照组及SAP组(P均<0.05);S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P患者血清MMP-2活性与IL-1、IL-6、IL-10、TNF-α水平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UAP患者血清MMP-2与IL-1、(IL-1+IL-6+TNF-α)/IL-10、空腹血糖独立正相关。结论:UAP患者致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平衡失调,可能通过影响MMP-2活性介导斑块向不稳定性进展,促进UAP的发生。
  • 吴钰燕;程 颖;解 强;林桂雄;冯燕玲;李劲草;卓裕丰;张 鹏;黄冰生
    . 2011, 42(12): 8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素(EPO)联合米多君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3例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22)与对照组(n=21),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均给予规范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再给予EPO (4 000 IU/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多糖铁复合物胶囊(150 mg,每日3次)及米多君(2.5 mg,每日2次)。随访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随访期结束时行血压、血常规、脑钠肽、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结束时,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血浆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明显升高,血浆脑钠肽水平及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PAP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规范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加用EPO及米多君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
  • 余金泉;刘媛媛;肖海鹏
    . 2011, 42(12): 8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Bartter综合征(BS)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5例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中,男7例,女8例,其中儿童2例,年龄分别为4个月、3岁8个月,病程6 d及5 d;余13例年龄(33±15)岁,病程(32±8)个月。2例儿童以呕吐为主要症状,余13例以乏力为主要症状,伴手足抽搐,口干、多尿、夜尿增多等;实验室检查表现包括有低钾血症(15/15),低镁血症(7/9),代谢性碱中毒(6/15);血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明显升高, 而血压正常;肾脏病理学检查表现为肾小球旁器增生(2/3);予补钾、补镁联合吲哚美辛、安体舒通、ACEI等治疗后,15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BS是一种罕见的肾小管疾病,以肾性低钾,代谢性碱中毒,高肾素、高醛固酮血症为主要临床特点,可伴有低钠、低氯、低镁血症,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不可治愈,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坚持长期服药,预后良好。
  • 屈健民
    . 2011, 42(12): 8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莫昔沙星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莫昔沙星治疗50例重症肺炎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变化,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CRP、血常规、PaO2及氧合指数、肝、肾功能变化,分析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后的痰培养结果,评价临床疗效。结果:50例患者中,痊愈37例,显效1例,死亡12例,总有效率为76.0%。存活的38例患者的体温在未给予退热药物下于(3.2±1.6)d恢复正常,痰液病原菌清除率为92.8%(13/14),治疗后血清CRP、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PaO2、氧合指数均明显升高(P均<0.01),治疗前、后的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过程中8例患者出现失眠、兴奋,程度轻微,患者可耐受。死亡的12例患者中,合并真菌感染9例。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莫昔沙星对未合并真菌感染的重症肺炎有良好疗效。
  • 黄宝琴;梅志雄;池喜华
    . 2011, 42(12): 8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围生期管理。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入的1 086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指征,对经再次剖宫产和阴道分娩的孕妇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情况和住院时间及费用进行比较。结果:1 086例孕妇中,择期行剖宫产术883例(81.3%),急诊剖宫产81例(7.5%);阴道试产122例(11.2%),成功78例,试产成功率63.9%(78/122)。再次剖宫产的1 008例孕妇剖宫产指征多数为单纯瘢痕子宫,占76.0%。再次剖宫产孕妇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较低,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或0.01)。结论:瘢痕子宫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应结合前次剖宫产的指征、手术方式、术后情况、本次妊娠情况及B超监测瘢痕情况综合考虑,符合试产条件者,在加强围生期管理下可阴道试产。
  • 苏稼航;张 敏;张才擎;李怀臣;龙 飞
    . 2011, 42(12): 8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短期雾化吸入对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糖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7例,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予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及特布卡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骨密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老年AECOPD患者的血糖、骨密度无明显影响且有助提高临床疗效。
  • 郑 芳;杨 超;吴 毅;赵恒飞;张献辉
    . 2011, 42(12): 8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一种新式疗法肛垫悬吊固定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1例混合痔患者进行肛垫悬吊固定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方法如下:①消痔灵注射:以1:1消痔灵稀释液分别注射于直肠黏膜下和直肠周围间隙;②肛垫悬吊固定:于痔核上方贯穿缝扎痔动脉,同时将痔上黏膜向上悬吊固定。术后采用门诊定期复查的方法对患者的手术疗效、并发症和复发率等进行随访。结果:患者住院时间3~29 d,平均7.1 d。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其中60例(98%)获得一次性治愈;1例(2%)术后第7日复查痔块仍有轻微脱出,经再次肛垫悬吊固定治疗痊愈。术后并发症包括肛门坠胀感22例(36%);肛门轻至中度疼痛16例(26%);急性尿潴留12例(20%);少量便血1例(2%);肛缘水肿1例(2%)。未发现感染、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复发率为0。结论:肛垫悬吊固定加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能有效地使肛垫上提固定,消除痔疮出血、脱出等主要症状,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肛门功能保存完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等优点。
  • 范颖楠;马洪升
    . 2011, 42(12): 8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13例EG患者的住院资料,并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病理结果、治疗和预后等。结果:13例中4例既往有过敏史;临床表现以腹痛(9例)、腹泻(7例)为主,分型以黏膜型(11例)为主,10例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内镜下表现为黏膜肿胀、红斑、糜烂、溃疡,无特异性,好发于胃窦及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学及腹水检查均提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3例IgE升高。12例应用泼尼松、1例应用酮替芬治疗有效,治疗2~7 d症状缓解,10例患者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结论:过敏史、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及IgE水平升高对诊断EG有提示价值,但黏膜组织及腹水检查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诊断标准,治疗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酮替芬治疗亦有效。
  • 陈彬彬
    . 2011, 42(12): 8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住院资料,并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结果:21例中6例(28%)既往有肺源性心脏病史;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伴恶心、呕吐、腹胀,12例检测D-二聚体均升高,19例腹部透视均有肠管积气,其中14例有阶梯状液平面,17例B超有腹腔积液。2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用FOGATY管取栓并尽量保留有生机的肠管组织18例,3例术前行腹腔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置管于肠系膜上动脉内,注入罂粟碱,保留至术后,并进行造影复查。术后依据凝血功能皮下适量注射肝素。治愈9例,院内死亡7例,并发肠瘘4例,转院及失访1例。随访出现短肠综合征6例。结论:检测D-二聚体有助于早期诊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治疗以手术为主,合理的术中处理可预防术后短肠综合征。
  • 陈志凤;丁月琴;邓皓辉;黎惠章;梁 斐;黄瑞如;李锐钦
    . 2011, 42(12): 8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与小于胎龄儿(SGA)生长追赶的关系。方法:选择SGA和适于胎龄儿(AGA)各30例,分别于出生后3 d、1个月及1岁时测量生长发育指标及检测血浆Ghrelin值。结果:SGA组在出生后3 d及1个月时的体质量、身长、头围、BMI水平均明显低于AGA组(P均<0.05);1岁时SGA组的体质量、头围、BMI水平与AG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身长仍低于AGA组(P<0.05)。SGA组在出生后3 d及1个月时的血浆Ghrelin水平高于AGA组,1岁时两组Ghrel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在出生后3 d及1岁时血浆Ghrelin水平与体质量呈负相关,AGA组在3个时间点上Ghrelin水平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结论:SGA在出生后头1年存在明显的生长追赶。SGA出生时的高Ghrelin水平,反映了胎儿在宫内的不良营养状态。其追赶生长与体内的高水平Ghrelin密切相关。
  • 述评
  • 张 霞;阮建波;陈金容;汤雅琴;朱瑞清;林振仁;陈冬萍;邓天勤
    . 2011, 42(12): 8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广东虎门地区门诊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为制定HPV感染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4 824例门诊女性行HPV DNA检测。结果:在4 824例标本中,本芯片所能检测的21种HPV亚型实际检测出20种,未检出HPV44 型。HPV阳性914例,感染率为19%,其中高危型706例(77%),低危型208例(23%)。高危型中,阳性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PV16、HPV58、HPV52、HPV18、HPV33、HPV66。低危型阳性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PV11、HPV6、HPV42、HPV43。结论:本地区门诊女性HPV感染率为19%,且以高危型为主,应加强对高危型人群的干预,降低HPV的感染率和发病率。
  • 论著
  • 朱成智;黄代营;黎炽彬
    . 2011, 42(12): 8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组织补片植入对下颌阻生牙拔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方法:选择90例需行下颌阻生牙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阻生牙拔除后植入HEAL-ALL口腔组织补片,对照组按常规处理,4 d后复查两组面部局部肿胀、张口受限、拔牙后出血、干槽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3例(7%)、18例(40%)出现张口受限、面部局部肿胀,对照组有7例(16%)发生干槽症,观察组无患者发生干槽症,两组患者均无1例发生拔牙后出血。观察组术后张口受限、面部局部肿胀以及干槽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组织补片植入对下颌阻生牙拔除术后并发症有一定预防作用。
  • 吴红霞;刘嫣方;胡辰晨;苏兆亮
    . 2011, 42(12): 8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IL-27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的干预作用。方法:用心脏肌球蛋白(MyHC-α614-629)诱导小鼠模型并用IL-27进行干预,苏木素-伊红染色分析心肌损伤程度,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的水平,流式和ELISA法体外分析IL-27对EAM源的脾脏CD4+T细胞的作用。结果:IL-27干预后心肌损伤程度减轻,细胞因子TNF-a、IL-6和IL-17分泌水平降低,体内外研究证实IL-10分泌水平增加。结论:IL-27能够有效地缓解EAM。
  • 读者作者编者
  • . 2011, 42(12): 8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医生手记
  • 张芝萍;戴 利
    . 2011, 42(12): 8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沈守赋
    . 2011, 42(12): 8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