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4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1-10
  

  • 全选
    |
    述评
  • 李家林;王金环
    . 2012, 43(1): 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为导致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β-淀粉样蛋白(Aβ)在老年痴呆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该文综述了Aβ与AD的关系,初步探讨了Aβ在AD发病中的机制,并回顾了近几年免疫治疗的疫苗研发方向和研究背景,以便为今后研究新的疫苗提供参考。
  • 查房选录
  • 林 彬;徐莹钧;王铁军
    . 2012, 43(1): 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历摘要
      患者男,23岁,农民。因间断腹痛、腹泻半年,加重1周于2010-10-19 15:00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腹痛、腹泻,腹痛以右下腹为主,呈隐痛,无阵发性加剧,进辛辣食物后易出现,腹泻2~3次/日,糊状便,无伴鲜血便、脓血果冻状便,症状多持续2~3 d后可自行缓解而未加以注意,也未曾诊疗。1周前患者右下腹痛较前加剧,呈持续性,伴畏寒、发热(具体体温未测),无恶心、呕吐、腹胀。无肛门排气停止,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胸痛、咳嗽、咳痰、咯血、盗汗、午后潮热等,今来我院首诊以“阑尾脓肿?”收住入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否认病前有结核病史,也无肝炎、伤寒等其他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过敏、毒物接触史。否认外出久居史、疫水疫源接触史、家族中有结核病史。无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体温38.5℃,脉搏 85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75 mm Hg(10 mm Hg=0.133 kPa)。神志清晰,痛苦面容,消瘦,自动体位。皮肤、巩膜无黄染,皮肤无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呼吸运动对称,语颤正常、叩诊清音,双侧呼吸音清而对称,未闻及啰音。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右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无肌紧张,右下腹可触及一5 cm×5 cm大小包块,包块触痛明显,质偏硬,活动度尚可,边界清,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5次/分左右。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10 g/L,红细胞3.41×1012/L,白细胞19.5×109/L,中性粒细胞0.92,淋巴细胞0.07,嗜酸性粒细胞0.01,ESR 60 mm/h。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右肾输尿管及右下腹B超示:右肾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右下腹探及不均质包块,边界清,范围约58 mm×37 mm×27 mm,内可见多枚强光团,最大一枚长约6 mm,后伴声影,血流信号不明显,提示:右下腹不均质包块,阑尾脓肿?建议行进一步检查。立位腹部X线片示:肠腔少量积气,未见膈下游离气体,未见明显肠梗阻征象。
  • 论著
  • 刘玉芝;王会永;韦美玉;徐延敏
    . 2012, 43(1): 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对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SF-36量表对56例接受环肺静脉隔离的心房颤动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和消融后6个月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随访(13±4)个月,43例(77%)患者维持窦性心律。6个月后SF-36量表中除肌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总体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精神角色和精神健康均较消融前有明显改善(P<0.05)。总躯体健康评分从(68±15)分提高到(76±15)分(P<0.01),总精神健康评分从(63±16)分提高到(73±17)分(P<0.01)。结论:环肺静脉消融能明显改善心房颤动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在消融成功者中,心房颤动环肺静脉隔离消融治疗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 陈玉映;胡允兆;陈盈文;何宗云;郑素琳;吴焱贤
    . 2012, 43(1): 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LDL-C、可溶性白细胞表面抗原40配体(sCD40L)等因素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因胸痛再发/术后6个月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患者共120例,其中88例造影未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对照组),32例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肌梗死病史及冠心病家族史,收集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周以及胸痛再发/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这两个时间点的BMI、肾小球滤过率(GFP)、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HbA1c)、LDL-C、HDL-C、Hcy、sCD40L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支架植入术后1周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胸痛再发/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时发现再狭窄组的LDL-C、Hcy、sCD40L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分类变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LDL-C、sCD40L及Hcy的升高会增加再狭窄的风险,且Hcy与LDL-C(r=0.36,P=0.002)、sCD40L(r=0.27,P=0.001)呈正相关。27,P=0.001)呈正相关。结论:支架植入术后LDL-C、Hcy、sCD40L升高是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子,并且Hcy与LDL-C、sCD40L呈正相关。
  • 程 颖;冯燕玲;李劲草;林桂雄;吴钰燕;卓裕丰;张 鹏;黄冰生;解 强
    . 2012, 43(1):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幽门螺杆菌(Hp)根除前后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栓素B2的影响。方法:选择Hp+CagA+冠心病患者57例为根除治疗组,同期住院的57例Hp- CagA-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除治疗组给予根除Hp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随访6个月。两组试验对象在试验前后均行hsCRP、oxLDL、PAF及血栓素B2检测。结果:与试验前比较,根除治疗组试验结束时血清hsCRP、oxLDL、PAF及血栓素B2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Hp+CagA+感染的冠心病患者,根除Hp+CagA+可能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oxLDL、PAF及血栓素B2水平。
  • 王丽萍;王锦辉;王锦萍;崔 毅
    . 2012, 43(1):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胃镜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2例AC患者行经胃镜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气囊扩张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2例AC患者行贲门气囊扩张74次,显效71例(99%),1例穿孔(1%), 65例(90%)术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痛,63例(88%)术后胃镜见贲门不同程度撕裂,撕裂1~4处,平均1.6处,18例(25%)出现撕裂处少许渗血,无1例出现术中及术后大出血情况。结论:胃镜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气囊扩张治疗AC疗效好,安全性高,是AC的首选及理想的治疗方法。
  • 张念华;陈高峰;史清华;杨 薇;高海利;武如通;李寿杰
    . 2012, 43(1): 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在胰腺癌引起恶性腹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6例晚期合并有恶性腹水的胰腺癌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在接受腹腔灌注化疗的同时应用内生场热疗治疗癌性腹水,对照组仅接受腹腔灌注化疗。结果:研究组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1例,稳定5例,进展4例,客观反应率为76%(29/38)。对照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7例,稳定12例,进展6例,客观反应率为53%(20/38)。随访6.8~18.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8个月及6.2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29%(11/38)和18%(7/38)。两组客观反应率、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胰腺癌合并恶性腹水患者中,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较常规单纯腹腔化疗疗效好,能延长患者生存期,不良反应并未增加。
  • 高瑞萍;葛秀君;蒋立艳;谢 谦;王晓红
    . 2012, 43(1): 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人卵巢腺癌多药耐药株OVCAR-3/DDP,并评价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顺铂(DDP)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人卵巢腺癌OVCAR-3细胞的多药耐药细胞株OVCAR-3/DDP,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和群体倍增时间测定、MTT法检测多药耐药性,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膜中P-糖蛋白表达水平,评价OVCAR-3/DDP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成功建立OVCAR-3/DDP多药耐药细胞株。与亲本细胞OVCAR-3相比,OVCAR-3/DDP生长速度减慢,倍增期延长,其对顺铂的耐药指数是OVCAR-3细胞提高19.80倍,且对多柔比星、氟尿嘧啶、紫杉醇有交叉耐药。OVCAR-3/DDP细胞的细胞膜P-糖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亲本细胞OVCAR-3(P<0.05)。结论:OVCAR-3/DDP细胞对顺铂耐药性稳定,并呈现一定的多药耐药特性。
  • 徐 顺;吴志宏;黄 静;顾耀辉;贾 卿;陈 波;王爱丽
    . 2012, 43(1): 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指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手指深度烧伤伴肌腱及指骨外露患者32例共36指,应用带指动脉、神经蒂顺行岛状皮瓣推进术或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术(包含吻合指神经背侧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术)治疗,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运用用美国手外科学会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系统评定标准和按英国医学研究会(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BMRC)标准,对患者供瓣区及被修复手指的感觉、运动、外观以及生活和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半个月36指皮瓣全部存活,所有伤指运动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关节活动受限;长度良好,色泽正常,外观不臃肿,指腹饱满,质地柔软;指固有动脉顺行岛状皮瓣及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感觉恢复好;日常生活不受影响且恢复了工作。29例32指获完整随访,其中行带指动脉、神经蒂顺行岛状皮瓣推进术9指的术后3、6、12个月的平均综合评定均为优;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术15指术后3、6、12个月的平均综合评定分别为良、良、优,吻合指神经背侧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术8指术后3、6、12个月的平均综合评定分别为良、优、优。结论:此类术式简单,可一次完成,皮瓣外形佳,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使手指保持良好的功能与形态,供区功能和外形也较好。
  • 商跃云;黄 乐;孙桂香;吕 玲;赵 彦
    . 2012, 43(1): 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合并酮症酸中毒(DKA)及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患者3型脱碘酶(D3)mRNA水平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T1DM 并DKA及ESS患者28例,于确诊24 h内及DKA纠正后7 d及14 d采血,选取同期住院的不伴感染、甲状腺疾病、缺氧、手术或禁食的同年龄同性别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T3、T4、FT3、FT4及TSH,采用Real-time PCR法测定血液D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DKA患者T3、FT3及FT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DKA的纠正,其水平逐渐回升,直至DKA后14 d,FT3及FT4 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T3仍未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与之相对应,DKA者D3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DKA的纠正,D3 mRNA水平逐渐下降,14 d仍未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D3 mRNA水平的变化可能是T1DM合并DKA患者发生ESS的关键。
  • 魏 丽;董 敏;林 曲;李 星;温景芸;马小琨;陈展洪;阮丹云;吴祥元
    . 2012, 43(1): 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预防免疫化学治疗后HBV感染再激活失败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5例曾使用拉米夫定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经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后发生HBV感染再激活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治经过及治疗失败的可能原因。结果:5例患者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1例患者化学治疗及利妥昔单抗治疗前HBV DNA超过108 copies/L;2例患者在化学治疗期间反复出现ALT升高2~4倍;2例患者化学治疗结束后停用拉米夫定,但是仍然使用利妥昔单抗或行放射治疗。2例患者发生病毒突破,并且均未在ALT升高前及时更换抗病毒治疗药物,其中1例伴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变异。经治疗后3例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应答,未再发生肝炎活动。余2例患者由于合并肝性脑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治疗无效分别于HBV感染再激活的1~3周死亡。结论:化学治疗前HBV DNA定量高,过早停用拉米夫定,前C区变异,病毒突破,化学治疗期间氨基转移酶反复升高等可能为拉米夫定预防免疫化学治疗后HBV感染再激活失败的危险因素。
  • 崔速南;汪明明;崔海彬;郭 楠
    . 2012, 43(1): 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SAM)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肝脏合成和再生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予常规保肝支持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SAM治疗,对照组不用SAM。每7 d检测1次血清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胆碱酯酶、甲胎蛋白和白蛋白。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21 d研究组的血清FIB、PTA、胆碱脂酶、甲胎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28 d时研究组上述指标及血清总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35 d时,研究组仅血清FIB与甲胎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胃灼热、腹痛、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SAM能有效地改善肝脏的合成功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 桂凤姣;齐文成
    . 2012, 43(1): 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SLE患者的死亡原因和危险因素,探讨降低病死率的方法。方法:2000年1月—2010年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SLE患者676例,选择25例死亡患者(死亡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患者67例(存活组),对比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等指标,分析25例SLE死亡病例的直接死亡原因。 结果:肺动脉高压(OR=22.750,P<0.01)、消化道出血(OR=7.059, P<0.05)、白细胞减少(OR=1.295,P<0.05)、C3(OR=1.028,P<0.05)、SLEDAI(OR=1.420,P<0.01)为SLE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5例SLE患者的死亡原因以呼吸衰竭(24%)、心力衰竭(24%)、感染(20%)最常见。结论: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是SLE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积极治疗肺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提高白细胞水平,监测C3及SLEDAI可有助降低SLE患者病死率。
  • 王马列;梁润彩
    . 2012, 43(1): 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Flt)-1与体质量不同一性双绒毛膜双胎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双绒毛膜双胎40例,应用ELISA法检测脐血清中VEGF和sFlt-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胎盘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含量。结果:体质量不同一性双胎中,小胎脐血清中sFlt-1水平高于大胎及对照组(P<0.05),其脐血血清中VEGF水平及胎盘中VEGF蛋白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大胎及对照组(P<0.05)。结论:脐血血清VEGF、sFlt-1及胎盘中VEGF的异常可能与体质量不同一性双绒毛膜双胎的发生密切相关。
  • 王爱爱;王文军;李瑞岐;马 芸;欧阳能勇;麦美琪;邓冰冰
    . 2012, 43(1): 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夫妻至少一方HBV感染对胚胎发育及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接受常规IVF-ET治疗的551对夫妻,将至少一方HBsAg阳性的167例设为阳性组,双方HBsAg均阴性的384例为阴性组,比较两组胚胎发育情况及助孕结局。结果:阳性组的可利用胚胎数较多(P<0.01),两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正常卵裂率、临床妊娠率、临床着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夫妻一方或双方HBsAg阳性者的可利用胚胎数较多,未发现HBV感染对受精、胚胎发育、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
  • 梁柱德;宁金沛;庞 彤
    . 2012, 43(1): 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的手术方式治疗52例腰骶部结核患者,评价术后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5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00 ml,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仅6例出现不同程度腹胀不适,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无结核病灶复发、脊髓损伤加重及内固定的弯曲、松动及断裂等严重并发症,8个月内均获得骨性愈合,且无植骨相关并发症发生。10例术前伴有不同程度脊髓和(或)神经受压患者术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病灶治愈50例,治愈率为96.2%。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安全、可靠,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并可减少手术次数,可作为治疗腰骶椎结核有效手段应用于临床。
  • 病例报告
  • 郝 丽
    . 2012, 43(1): 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先天性眼球发育畸形合并眶内囊肿是临床较为罕见疾病。该文报道了1例此病患者的诊治经过。该患者在外院被诊为“先天性无眼球”,经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确诊为先天性眼球发育畸形合并眶内囊肿。给予手术治疗,术后成功安装义眼片。该例提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正确诊断,合理治疗,对改善、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 夏 旋;邹秀兰;杨建明
    . 2012, 43(1): 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GHbA1c数值未必能准确反映机体蛋白的糖化水平,会受不同种族、年龄以及合并其他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的影响。该文报道1例由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例,其GHbA1c偏低,为3.8%,该文作者对此作了分析,若此情况不加以重视,可能会误判而致过度或延缓治疗。
  • 陈志峰
    . 2012, 43(1): 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Dystrophin蛋白缺乏性肌营养不良症常见,为性环链隐性遗传,而伴有心肌损害的肌营养不良症中,常见于假性肥大型及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本文报道了1例此病患者的诊治经过。该患者在外院被诊为肌营养不良症,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UCG、心脏MRI及肌肉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资料,符合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性心肌病、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诊断。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好遗传咨询、产前检查、携带者的家谱分析和检查对预防本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 临床常见诊疗错误汇编
  • 杨诗程
    . 2012, 43(1): 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杨诗程
    . 2012, 43(1): 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杨诗程
    . 2012, 43(1): 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杨诗程
    . 2012, 43(1): 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谢良骏 程木华
    . 2012, 43(1): 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肥胖与糖尿病密切相关,肥胖可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而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肪含量也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总体脂、腹腔内脂肪与肌组织间脂肪含量增加,皮下脂肪在不同部位可表现为增加或减少,而这种体脂分布的异常将导致患者胰岛素抵抗恶化,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率增加。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等措施可以预防体脂异常分布所引起的危险。该文对糖尿病患者体脂含量与分布变化及其危害和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 朱庆峰;左维泽
    . 2012, 43(1): 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慢性肝病、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目前,有关丙型肝炎发病的具体机制仍未明确,但多项研究证实,CD4+T细胞应答与肝细胞的损伤和HCV感染的结局密切相关。IL-12、IL-10是CD4+T细胞Th1型、Th2型细胞免疫的代表性细胞因子,在HCV感染过程中发挥了特殊作用。该文就IL-10、IL-12在HCV感染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潘俊杰;张培海;李广森
    . 2012, 43(1): 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不育症患者逐年增多,且大多数病因未明。目前的研究认为,除躯体性疾病外,不育症尚与不良生活习惯、职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该文就生活方式、职业、环境、精神心理障碍等因素对男性生育能力的影响进行综述,希望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 医生手记
  • 李 梅
    . 2012, 43(1): 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