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4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2-02-15
  

  • 全选
    |
    述评
  • 欧阳霞;戴 冽;朱浪静
    . 2012, 43(2): 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软骨和骨的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骨破坏是由破骨细胞介导的过程,可导致骨代谢水平的改变。目前多项研究发现骨代谢标志物有重要临床意义,其不仅与RA炎症活动程度相关,而且还能预测关节破坏的放射学进展。骨代谢标志物已被临床用于评估药物治疗RA的疗效及预测疾病预后。
  • 查房选录
  • 吴均超;陈国俊
    . 2012, 43(2): 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历摘要
    患者男,44岁。因头晕,全身乏力1 d于2009年4月30日入本院。患者于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全身轻微乏力,当时尚能站立行走,双手可以持物,当日尿量较多,约2 200 ml。无伴视物旋转、耳鸣,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无尿频、尿急、尿痛及泡沫样尿。曾在当地治疗,诊断及治疗具体不详,病情无好转,头晕、全身乏力加重。入院当日上午,双手持物不稳,行走困难。其后到我院就诊,门诊拟诊“脑动脉硬化、低钾血症”收入院。患者既往因“头晕、双下肢乏力2 d”曾于2008年7~8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低钾血症”,予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补钾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否认有传染病史、手术史。患者母亲有高血压病史,收缩压在20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
  • 论著
  • 周 静;冯智英;邵春奎;陈规划
    . 2012, 43(2): 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移植肝组织中细胞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对人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2例肝移植患者移植后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标本及移植前供肝标本,根据肝移植术后是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为急性排斥组(30例)及非急性排斥组(1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在两组移植肝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结果:急性排斥组及非急性排斥组移植前供肝的CD44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急性排斥组移植后肝穿刺组织门管区及肝窦区的CD44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非急性排斥组移植后肝穿刺组织(P<0.05),并与排斥反应活动指数(RAI)评分呈正相关(r=0.412,P=0.024及r=0.458,P=0.011)。结论:CD44在肝移植术后肝穿刺组织中表达增强可能与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
  • 梁志安;张煜华
    . 2012, 43(2): 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126例癫痫患儿,分为3组,托吡酯组给予托吡酯,初始剂量为0.5~1.0 mg/(kg·d),逐渐增加至维持量4~8 mg/(kg·d),2次/日;丙戊酸钠组给予丙戊酸钠,初始剂量为10~15 mg/(kg·d),逐渐增加至维持量20~40 mg/(kg·d),3次/日;联合组应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剂量与用法同上。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2%,显著优于托吡酯组81.0%、丙戊酸钠组78.6%(P<0.05)。不良反应有感觉异常、胃肠道反应、体质量变化及嗜睡。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一药物治疗,且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 张伟杰;邓海鸥;智喜梅;许 翎;吴 文
    . 2012, 43(2): 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新一代二磷酸盐唑来膦酸与常用药伊班膦酸钠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影响的差异。方法:60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在每日给予钙尔奇-D 0.6 g和骨化三醇胶丸0.25 ?g的治疗基础上,均静脉滴注2 mg伊班膦酸钠1次。3个月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仍静脉滴注伊班膦酸钠2 mg,另一组静脉滴注5 mg唑来膦酸。于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甲状旁腺激素、β-胶原分解片段、降钙素、骨钙素、血清磷、血清钙差异。结果:①两组治疗后甲状旁腺激素、β-胶原分解片段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降钙素、骨钙素、血清磷、血清钙则无明显差异。②治疗后唑来膦酸组甲状旁腺激素、β-胶原分解片段较伊班膦酸钠组低(P<0.05);血钙也较伊班膦酸钠组低,但比较差异未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较伊班膦酸钠比较,静脉应用唑来膦酸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β-胶原分解片段可能具更强的短期抑制作用。
  • 邓爱民;宋丹丹;梁 慧;范艳飞;刘俊伟
    . 2012, 43(2): 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诊断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效力,初步探讨不同踝肱指数界点对合并症预测的差异。方法:分析27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踝肱指数检测值,分别进行常规标准分组(≤0.90设为PAD组,0.91~1.30为非PAD组,>1.30为动脉硬化组)与自定标准分组(≤1.0为PAD组’,1.10~1.40为非PAD组’,>1.40为动脉硬化组’),比较不同程度踝肱指数分组间临床参数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其他组患者比较,踝肱指数≤0.9的糖尿病患者,其年龄大,病程长,餐后血糖、收缩压较高,心血管、肾脏疾病和糖尿病足发病率均明显增高;而踝肱指数≤1.0和>1.4均可能与糖尿病足的发生有关系。结论:踝肱指数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在应用其预测糖尿病足发生时可能宜放宽诊断标准至≤1.0,以利早期预防。
  • 章琦;胡立群;陈莉
    . 2012, 43(2): 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诊治的92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病及OSAS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病合并OSAS组。比较3组之间非杓型昼夜血压曲线的比例、HRV时域指标(低频、高频)与频域指标(SDNN、PNN50) 以及夜间平均血氧水平、呼吸紊乱指数(AHI)的差异。结果:高血压病合并OSAS组患者呈非杓型昼夜血压曲线的比例以及HRV时域指标(低频、高频)与频域指标(SDNN、PNN50)也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加 (P<0.01);并且夜间平均血氧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两组,而AHI则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OSAS导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呈非杓型,HRV增强,夜间平均血氧水平下降,AHI明显增加,因而是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
  • 肖建勇;刘相富;云径平
    . 2012, 43(2): 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低浓度放线菌素D处理导致HepG2细胞周期G2阻滞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低浓度放线菌素D处理HepG2细胞不同时间,然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生长周期变化;免疫荧光观察核磷蛋白B23(NPM)定位的变化;免疫印迹检测NPM及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53和P21表达水平。结果:低浓度放线菌素D能够抑制HepG2细胞生长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期;在放线菌素D作用下,NPM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改变,但出现定位改变,即从核仁移位到核浆;放线菌素D处理引起P53和P2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结论:低浓度放线菌素D作用HepG2细胞导致细胞周期G2阻滞,其机制可能与NPM移位促使其相互作用靶蛋白P53和P21蛋白水平上调有关。
  • 彭玉平;蒋红钢;陈治横;陆伯豪
    . 2012, 43(2): 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经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灌注IL-2及氟尿嘧啶治疗癌性腹水疗效。方法:对66例癌性腹水患者随机分联合治疗组、对照组各33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排尽腹水后,联合治疗组用40万单位重组人IL-2、氟尿嘧啶1.0 g经中心静脉导管注入腹腔内,对照组经中心静脉导管注入氟尿嘧啶1.0 g。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通畅性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引流腹水量为1 500~5 200 ml,平均2 800 ml。联合治疗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21例,无变化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6例,无变化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64%。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除发热外,骨髓抑制程度和胃肠道反应与对照组相当。结论:经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灌注IL-2及氟尿嘧啶治疗癌性腹水较单纯腹腔灌注氟尿嘧啶疗效好,且无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 梁哲浩;鲁 伟
    . 2012, 43(2): 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超声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预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中血清促黄体激素(LH)基础值及峰值的可行性。方法:对71例性早熟女童行常规超声检查子宫、卵巢,以其中61例的子宫体积、卵巢体积以及双侧卵巢最大卵泡内径为输入变量,分别以LH基础值及峰值为输出变量,建立BP神经网络,并将另10例作为测试样本,分析此10例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差异。结果:利用BP神经网络对LH基础值及峰值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超声结合BP神经网络预测GnRH激发试验中LH水平是可行且有效的。
  • 席连英;吴立荣;田 军;熊 敏;陈东方
    . 2012, 43(2): 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症状缓解后QRS波群时限对再发急性左心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83例急性左心衰竭症状缓解后患者随访2年,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再发急性左心衰竭将患者分为未再发急性左心衰竭组和再发急性左心衰竭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UCG结果和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及其他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再发急性左心衰竭组患者男性的比例更高、平均年龄更大、QRS波群时限更长、血浆脑钠肽及CRP水平更高(P<0.05),其中QRS波群时限对预测急性左心衰竭再发的价值最高。结论:急性左心衰竭缓解后QRS波群时限是较好的预测再发急性左心衰竭的指标。
  • 侯 常;熊振玲
    . 2012, 43(2): 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CRP、IL-10、IL-18的变化及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轻度子痫前期患者35例为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5例为重度子痫前期组,正常妊娠晚期孕妇3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的血清CRP、IL-10、IL-18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轻、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CRP、IL-18水平较高,IL-10水平较低(P<0.05或0.01)。与轻度子痫前期组相比,重度子痫前期且血清CRP水平较高,IL-10水平较低(P<0.05或0.01);轻、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IL-18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IL-10及CRP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L-10、IL-18的异常表达可能诱导免疫损伤,妊娠期检测血清CRP、IL-10、IL-18水平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及分期具一定的临床价值。
  • 陈志清
    . 2012, 43(2): 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行改良腹腔镜下切开取胚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00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择期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改良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对照组行传统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自然对合数、隐藏腹壁切口瘢痕满意度、持续性输卵管妊娠发生率、术后子宫输卵管造影情况及患者对切口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5±6)min比对照组(45±9)min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5±6)ml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75±12)ml比较,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观察组输卵管切口自然对合率为100%,对照组则为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对隐藏切口选择的满意度达96%,而对照组为78%;观察组术后持续性输卵管妊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输卵管通畅率(89%)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行改良腹腔镜下切开取胚术是有效、可行的。
  • 黄敬彬;柯楚琴
    . 2012, 43(2): 1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粤东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患者HCV的基因型分型情况,为该地区丙肝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40例粤东地区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提取HCV RNA进行core片段扩增及DNA测序,并根据测序获得的core序列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不同感染途径、不同年龄段丙肝患者的基因分型情况。结果:成功扩增core片段123例(87.9%),其中HCV 1b型78例(63.4%)、HCV 2a型12例(9.8%)、HCV 3a型6例(4.9%) 、HCV 3b型5例(4.1%)、HCV 6a型22例(17.9%)。HCV 6a型主要流行于静脉药瘾者中,HCV 1b型则在非静脉药瘾者患者中流行。HCV 1b、3a/b型在不同年龄段患者均匀分布,HCV 2a型则见于31岁以上患者,HCV 6a型主要见于21~40岁患者。HCV 2a型患者感染时间明显短于6a型(P<0.05)。结论:粤东地区丙肝患者HCV基因分型常见HCV 1b型与6a型,其中HCV 6a型主要见于有静脉药瘾的年轻患者,HCV基因型分布正在因为传播途径的改变而变化。
  • 骆庆明;谢容玲;谢秀红;钟婉洪;李美连
    . 2012, 43(2): 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建立健康教育模型对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52例脑瘫患儿分为健康教育组(80例)及对照组(72例)。健康教育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同时对患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则仅予综合治疗。在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家长对脑瘫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采用盖塞尔发展量表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及比较。结果:患儿治疗前健康教育组80名家长的脑瘫知识问卷得分(30.2±4.7)分,对照组为(29.9±4.8)分,两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患儿治疗6个月后前健康教育组80名家长的脑瘫知识问卷得分(78.5±7.7)分,对照组为(52.5±6.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组治疗前后盖塞尔发展量表中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行为发育商差值分别为15±11、13±12、13±9、13±11、12±8;对照组则分别为6±3、7±3、7±1、6±4、7±4,以上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辅助应用脑瘫儿童健康教育模型能提高患儿康复治疗的效果。
  • 孙慧琳;刘珍珍;房国荣;陈福英;范碧珍
    . 2012, 43(2): 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连南瑶族自治县汉族与瑶族妇女的血糖水平差异,以及两族血糖升高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是否存在民族差异性。方法:选择373例孕38~41周妊娠晚期孕妇,记录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GHbA1c)监测结果以及妊娠结局,按照民族分为汉族组和瑶族组,比较两组空腹血糖或GHbA1c升高者与正常者的妊娠结局,以及汉族组与瑶族组空腹血糖或GHbA1c升高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析是否存在民族差异。结果:373例晚期孕妇中,空腹血糖升高134例(35.9%),空腹血糖升高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空腹血糖正常者(P<0.05)。93例孕妇行GHbA1c检测,升高15例(16.1%),GHbA1c升高与GHbA1c正常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与瑶族组中空腹血糖或GHbA1c升高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妊娠晚期空腹血糖升高的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性高,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与汉族孕妇血糖水平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不存在民族差异。
  • 病例报告
  • 揭育胜;赖 菁;黄丽芬;陈幼明
    . 2012, 43(2): 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散发性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极易漏诊、误诊。该文报道1例辗转多间三甲医院诊断的散发性布鲁菌病患者,由于症状以发热、腰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流行病学史不典型,诊断较困难,曾多次被误诊、漏诊,最后通过血培养布鲁菌阳性确诊,使用利福平联用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治疗效果好,获临床痊愈。该例诊治过程提示,对长期反复发热的患者应考虑布鲁菌病的诊断,提高对布鲁菌病认识水平是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
  • 曾志芬;麦燕瑜;李战辉
    . 2012, 43(2): 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褥疮在临床较常见,巨大褥疮常需要皮瓣移植治疗而不能通过单纯依靠换药治愈。笔者采用Aquacel-Ag敷料交替使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成功治疗了巨大骶尾部褥疮1例,在使用Aquacel-Ag敷料1周后褥疮分泌物培养未见细菌生长,鲜红色肉芽开始生长,使用第1周末溃疡开始缩小,治疗16周后,溃疡明显缩小(由9 cm×12 cm,深度4 cm,缩小至2 cm×2 cm,深度0.5 cm),提示此法治疗褥疮可行。
  • 施伎蝉;蒋贤高
    . 2012, 43(2): 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淋巴瘤治疗药物的不断发展,有关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和(或)化学治疗后HBV再激活的情况日益受到重视。该文报道1例NHL患者,化学治疗前HBsAg阴性、抗-HBc阳性,HBV DNA阴性,肝功能正常。予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3个周期,在第3次化学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因未及时复查HBV标志物及HBV DNA水平,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患者于化学治疗结束后出现HBsAg阳转及HBV再激活,最终因急性肝衰竭死亡。该例的诊治经过提示,对HBsAg阴性、抗-HBc阳性的NHL患者,应选择合适的化学治疗方案,在化学治疗前亦应给予拉米夫定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化学治疗过程中如肝功能出现变化,应及时复查HBV标志物及HBV DNA水平,以及早治疗,改善预后。
  • 论著
  • 徐 岩;刘雪冰;李彦利
    . 2012, 43(2): 1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喉脓肿临床极为少见,多继发于喉软骨膜及其下隙的炎症,软骨坏死、化脓而形成喉脓肿。此文报道了1例该病患者的诊治经过。该患者以进行性声嘶及喉肿痛为主要表现,给予抗炎治疗未彻底治愈,后经喉裂开手术治疗并重建喉功能,患者痊愈出院。该例提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治疗。
  • 临床常见诊疗错误汇编
  • 余 洲;金德鑫;叶芝放
    . 2012, 43(2): 1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杜玉萍
    . 2012, 43(2): 1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王 艳;赵建国
    . 2012, 43(2): 1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高福平;魏 谨;朱有珍
    . 2012, 43(2): 1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李 波;刘少波
    . 2012, 43(2): 1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人体内尿酸含量受代谢,饮食,药物,遗传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其水平同时会影响帕金森病的发生及进程。尿酸是作为一种内源性的抗氧化剂及自由基清除剂发挥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其对帕金森病的进程及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尿酸水平变化的调节有可能为未来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董伟杰;张万江
    . 2012, 43(2): 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巨噬细胞是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内的主要宿主细胞,其发生凋亡后,可杀灭胞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使其不在体内的扩散。不同毒力的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可诱导巨噬细胞产生不同水平的凋亡;同时,结核分枝杆菌毒力株可通过一系列机制抑制巨噬细胞凋亡,以逃避巨噬细胞的杀伤。结核分枝杆菌对宿主细胞凋亡的调控呈现出复杂性和多面性。进一步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对感染宿主巨噬细胞凋亡调控作用,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结核病。
  • 程祥永;张 兰
    . 2012, 43(2): 1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医生手记
  • 钟兴华;刘轶湉
    . 2012, 43(2):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冯 伟;盖红梅
    . 2012, 43(2):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高福平;魏 谨;马秀玲;朱有珍
    . 2012, 43(2):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曹清华;邵秋阳;王爱美
    . 2012, 43(2): 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