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4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2-05-15
  

  • 全选
    |
    论著
  • 任媛媛;张凌岩;李 英
    . 2012, 43(5): 2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骨髓增殖性肿瘤以一系或者多系髓系细胞增殖为特点,近年来发现的活化酪氨酸激酶突变JAK2V617F在某些类型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该发现极大地推动了选择性JAK2抑制剂用于治疗骨髓增值性肿瘤的研究发展。该文总结了JAK2抑制剂在骨髓增殖性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地位,并分析了其可能带来的益处和面临的挑战。
  • 查房选录
  • 张秋波;黄开红
    . 2012, 43(5): 2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4岁,已婚。因反复脐周腹痛两年于2011年11月3日收入本院。患者两年来反复出现脐周钝痛,腹痛无向他处放射,进食后腹痛加重,停止进食或按压腹部疼痛能相对缓解,有排气排便,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无排黑便、血便或便秘等不适。期间未于外院诊治或自服药物治疗。起病以来,患者无午后低热、盗汗、消瘦,无咳嗽、咳痰,精神、睡眠及胃纳均可,大小便正常,近5个月内体质量下降约10 kg。患者既往无外伤或手术史,无饮酒、抽烟等不良嗜好,否认进食鱼生史,否认有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有手术、外伤史,否认有放射性或有毒物质接触史,否认家族中有肿瘤及类似病史者。
      体格检查:体温36.0℃,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 109/71 mm Hg,(1mm Hg=0.133 kPa)。神清,体形消瘦,自主体位。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未发现牙龈铅线改变。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未见明显胃肠型及蠕动波,脐周有轻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明显包块,肝、脾肋下未扪及。墨菲征(-)。腹部叩诊鼓音,肝区无叩痛、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8次/分,无亢进、无减弱,未闻及气过水声或腹部血管杂音。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35 g/L,红细胞4.59×1012/L,白细胞4.31×109/L,中性粒细胞0.50,淋巴细胞0.35,单核细胞0.06,血小板220×109/L。尿蛋白弱阳性,酮体弱阳性。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1.1 s,凝血酶原活度122.3%,凝血酶原比值0.93,纤维蛋白原2.27 g/L,D-二聚体138 μg/L。尿素7.7 mmol/L,β-羟丁酸0.67 mmol/L,HDL-L 2.00 mmol/L,血清淀粉酶67 U/L。免疫球蛋白E 150 IU/ml。结核抗体阴性,痰结核杆菌涂片检查为阴性,PPD试验结果示:中度阳性,左手1.2㎝×1.2㎝,右手0.6㎝×0.7㎝。粪常规、肝炎系列、风湿系列、肿瘤标志物、腹部B超及胃镜未见异常。胸部X线正侧位片结果示:右上肺外带小增殖灶可能,其余心肺检查未见明确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入院诊断:腹痛查因。
  • 论著
  • 蒋贤高;宁洪叶;施伎蝉;朱海燕;章若斯;邱贤克
    . 2012, 43(5): 2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危重症甲型H1N1 流行性感冒病毒(甲流)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分析各临床检验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17例危重症甲流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17 例均用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剂量75~150 mg)每日2 次,17例中1例用激素治疗,3例行无创BIPAP辅助通气治疗,3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结果:17 例患者年龄7~66 岁,孕产妇、肥胖及有慢性基础病者15 例。进行性气促、咳嗽、肌肉酸痛是主要症状。双肺多发实变影14 例(82%)。入院后白细胞计数为(3.4~25.1)×109/L,中性粒细胞(2.72~21.8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58.6%~96.4%,淋巴细胞为百分数5.1%~21.6%。CRP 34.6~381.9 mg/L,乳酸脱氢酶(LDH)为310~ 820 U/L,白蛋白<30g/L者10例(59%),6例出现ALT升高(35%),5例出现血清肌酐升高(29%),4例出现脑钠肽升高(23.53%)。氧合指数<300 mm Hg者13例(77%),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治疗3例(18%),死亡2例,病死率12%。结论: LDH、CRP升高、炎性细胞增多提示危重症甲流肺炎患者肺部损害加重;机械通气支持治疗对于部分肺内广泛实变者效果不理想,且相关的并发症是部分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的促发因素。
  • 孟丽琴
    . 2012, 43(5): 2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血脂康对吸烟伴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肺动脉压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7例吸烟伴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血脂康组患者予口服血脂康胶囊600 mg/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肺功能、肺动脉压、6 min步行距离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血脂康组的肺动脉压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5),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脂康可有效改善吸烟伴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肺功能通气功能,并可降低肺动脉压。
  • 王明义;黄花荣;李文益;何展文;刘 勇
    . 2012, 43(5): 2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白三烯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住院确诊为MP感染的60例患儿为MP感染组,其中轻度感染10例,中度感染31例,重度感染19例。另选择同期门诊正常健康体检的60名儿童为正常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白三烯B4(LTB4)和尿白三烯E4(LTE4)水平。结果:MP感染组血清LTB4及尿LTE4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MP感染患儿血清LTB4的水平和尿LTE4的水平呈正相关 (r=0.522,P<0.01),且均与MP感染的病情呈正相关(rs分别为0.617、0.567,P均<0.01)。结论:MP感染患儿的血清LTB4、尿LTE4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血清LTB4、尿LTE4与MP感染病情有关,白三烯在MP感染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陈 盛;简志祥;江 寅;陈 伟
    . 2012, 43(5): 2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处理方法和技术疗效。方法: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前行B超、CT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明确结石情况,于全身麻醉下通过四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LCBDE),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6%(82/85),82例的手术时间为(226±36 )min,出血量为( 40 ± 20 ) ml,此82例中取尽结石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有54例,余28例行T管引流,82例住院日数为(13±4) d。85例中3例患者由于炎症较重,胆囊三角黏连致密解剖不清,故中转行开腹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患者出现明显腹痛,无黄疸、发热等症状,无结石残留和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出现,病情稳定。结论:术前完善检查,筛选适当病例行LC+LCBDE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能获较好疗效。
  • 程 颖;解 强;冯燕玲;吴钰燕;李劲草;卓裕丰;张 鹏;林桂雄;黄冰生
    . 2012, 43(5): 3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心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CHF患者62例,随机分为EPO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规范的CHF药物治疗,EPO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接受每周2次重组人EPO 2 000 U皮下注射,疗程3个月。比较研究初始及结束时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脑钠肽、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及心脏彩声多普勒超声结果;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束时,EPO治疗组患者血浆脑钠肽、sFas、sFasL水平及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较EPO治疗组略有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规范的CHF治疗基础上,对CHF患者加用小剂量EPO,可减少患者的贫血及心肌凋亡发生率,改善心功能,并可减少再次因心力衰竭住院率,且安全性高。
  • 李 海;许琼瑜;焦 睿;查思想;刘 恒;黄石钊;程华军
    . 2012, 43(5): 3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部分减重平板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综合康复治疗及部分减重平板运动疗法,治疗组加用AM-800神经功能重建仪进行下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估,评估项目包括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评定、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FIM量表得分及 Fugl-Meyer下肢得分均上升,其中治疗组相比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更显著,Fugl-Meyer下肢得分上升更显著(P均<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部分减重平板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并可降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
  • 陈国钦;区彩文;李健豪;梁嘉永;雷汉东;宋明才;张稳柱
    . 2012, 43(5): 3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早期干预对糖耐量减低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的177例患者均予常规冠心病治疗,并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93例,加予阿卡波糖50 mg,3次/日),生活干预组(84例,加予饮食控制加运动)及,临床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血糖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后阿卡波糖组与生活干预组比较,Homa IR下降明显,HOMA-β升高明显(P均<0.05);转化为2型糖尿病比例较少(3% 对比15%,P<0.05);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5% 对比15%,P<0.05)。结论:对合并糖耐量减低的冠心病的患者早期予阿卡波糖干预治疗,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降低2型糖尿病发生率,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 李劲草;黄冰生;林桂雄;吴钰燕
    . 2012, 43(5): 3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40 mg与10 mg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cEMPs)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组50例及40 mg/d治疗组50例 (每日1次,疗程均为1年),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非冠心病100名为对照组。研究期为1年,在研究初始及结束时分别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肌酸激酶、肝功能、血脂、外周血cEMPs及肱动脉对反应性充血的内皮依赖血管扩张反应(FMD),记录两研究组患者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束时,与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比较,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LDL-C及外周血cEMPs水平明显降低,FMD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期间两组均无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及横纹肌溶解,结束时两组血清肌酸激酶及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10 mg阿托伐他汀比较,40 mg阿托伐他汀更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李 平;何 红;程宁新;惠 俐; 陈元良;赵欣欣
    . 2012, 43(5): 3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皮肤扩张器在头面部大面积皮肤病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使用皮肤扩张器治疗16例头面颈部大面积皮肤病损患者。选用100~500 ml容量的扩张器植入病损旁的皮下,注射壶内置,注水扩张6~8周。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将扩张皮瓣用滑行推进或旋转推进方式修复切除病损之创面。结果:16例患者共治疗24处病损,置入扩张器39个,一次修复最大面积为12 cm×18 cm,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扩张期发生并发症2例,为术后血肿及扩张器外露,发生率约5%。结论:应用皮肤扩张器修复头面部大面积病损是一种理想的方法,但应重视并发症的预防。
  • 李 鹏;李 扬;谭嗣伟;刘慧玲;吴 斌
    . 2012, 43(5): 3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小鼠模型;检测PHG小鼠胃黏膜细胞凋亡和活化Caspase-3表达情况。方法:分别采用部分缩窄门静脉联合左肾上腺静脉结扎 (PPVL+LAVL)、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建立C57BL小鼠门静脉高压模型(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假手术组、PPVL+LAVL组以及对照组、四氯化碳组),测量门静脉压力,进行肝胃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dUTP缺口末端标记检测染色计算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活化Caspase-3表达情况,比较各组结果。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PPVL+LAVL组门静脉压力高( 9.5±0.8 mm Hg 对比5.9±0.4 mm Hg,P <0.01), 凋亡指数高(9.2±0.9对比0.7±0.3 ,P <0.01),胃组织损害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四氯化碳组肝组织呈中重度肝纤维化,门静脉压力高( 8.8±0.9 mm Hg对比6.1±0.5 mm Hg, P <0.01),凋亡指数高(8.2±1.9对比1.9±0.6,P <0.01),胃组织出现损害。PPVL+LAVL组和四氯化碳组小鼠胃黏膜活化Caspase-3表达明显增多。结论:该研究成功建立两种小鼠PHG模型;PHG小鼠胃黏膜细胞凋亡增多,活化Caspase-3表达增多。
  • 唐明生;覃有振;戴 刚;王慧深
    . 2012, 43(5): 3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左旋谷氨酰胺(L-谷氨酰胺)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腹股沟处皮下脂肪分离获取AD-MSCs,接种至含10%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液细胞培养瓶中。24 h首次换液后分为2 mmol/L L-谷氨酰胺组(2 mM组)和0.5 mmol/L L-谷氨酰胺组(0.5mM组)分别进行体外培养并及时传代。两组各取第1、3代AD-MSCs,每代各接种7块96孔板,每24 h各取一块96孔板用噻唑蓝(MTT)测定其生长曲线。两组各取第3代细胞进行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成脂鉴定使用油红O染色及成骨鉴定使用碱性磷酸酶及冯库萨染色。另各取第3代细胞在流式细胞分析仪上行CD29、CD31、CD44、CD45表面分子检测。最后进行细胞冻存及复苏实验。结果:从大鼠脂肪组织分离出的AD-MSCs在两种L-谷氨酰胺下均能稳定生长、增殖, 2 mM组生长曲线较0.5 mM组上移,细胞生长加速。两组第三代细胞均能向成骨和成脂方向分化,细胞表面抗原标志相同,即CD29 及CD44高表达,CD31、CD45几乎不表达。两组培养的AD-MSCs在液氮中冻存2个月后,细胞生长、增殖活性及多向分化能力无明显降低。结论:两种L-谷氨酰胺浓度体外培养的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均可稳定生长、增殖,2 mmol/L L-谷氨酰胺的细胞增殖速度比0.5 mmol/L可能更快,但两种L-谷氨酰胺浓度对AD-MSCs多向分化潜能、表面抗原表达及冻存后复苏的细胞活力等生物特性无明显影响。
  • 熊 亮;史志东
    . 2012, 43(5): 3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实时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率融解(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high resolution melting,qPCR-HRM)曲线分析技术和普通PCR法加直接测序法检测胶质瘤患者EGFR基因突变类型,探讨适用于临床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为胶质瘤患者术后放射化学治疗及预后判断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用普通PCR加测序法与qPCR-HRM曲线分析技术检测胶质瘤患者EGFR基因突变类型,检测结果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两种方法检测EGFR外显子19基因突变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qPCR-HRM曲线分析技术比直接测序法更快捷、灵敏。结论:与直接测序法相比,qPCR-HRM曲线分析技术可能更适用于临床检测胶质瘤患者标本EGFR突变性质。
  • 熊暮珺;肖若芝;阮星星;陈家杰;林东军
    . 2012, 43(5): 3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何善阳;沈宏伟;袁 力;张 彩;李 理;姚书忠
    . 2012, 43(5): 3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腹腔镜侧入法分离膀胱行瘢痕子宫全切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经腹腔镜下侧入法分离膀胱行瘢痕子宫全切术的112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按子宫大小、BMI相匹配的原则1∶1随机收集同期行腹腔镜非瘢痕子宫全切的11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指标,并对比1次剖宫产与2次或以上剖宫产患者的手术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一例中转开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9±29)min和(90±27)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4±66)ml和(67±27)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500 ml的发生率分别为7.1%和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穿孔发生率分别为2.7%和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次剖宫产患者比较,2次或以上剖宫产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P均<0.01),但两组术中出血量>500 ml者比例以及膀胱穿孔、盆腔血肿、阴道残端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均无发生远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侧入法切除瘢痕子宫的手术难度比切除非瘢痕子宫增大,但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多次剖宫产患者在有经验的内镜医生操作下仍可经腹腔镜完成手术。
  • 向 华
    . 2012, 43(5): 3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对大鼠胃黏膜保护中的作用及其是否存在剂量依赖关系。方法:24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多潘立酮低剂量实验组、多潘立酮高剂量实验组,每组各8只。空白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5 ml灌胃,多潘立酮低剂量实验组、多潘立酮高剂量实验组分别给予0.5 mg/kg、1 mg/kg多潘立酮溶于生理盐水1.5 ml灌胃,每日3次,连续3 d。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组胃黏膜PGE2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环氧酶-1和环氧酶-2蛋白表达水平,逆转录PCR法检测环氧酶-1和环氧酶-2 mRNA表达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空白对照组、低剂量多潘立酮实验组、高剂量多潘立酮实验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的PGE2含量分别为(61±36)μg/L、(158±39)μg/L、(237±80)μg/L;环氧酶-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09±0.034、0.226±0.041、0.242±0.036;环氧酶-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56±0.03、0.98±0.08、1.54±0.08。两实验组大鼠胃黏膜组织PGE2含量、环氧酶-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其中高剂量多潘立酮实验组大鼠胃黏膜PGE2含量、环氧酶-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低剂量多潘立酮实验组(P均<0.01)。3组的胃黏膜组织均无环氧酶-2蛋白及mRNA表达。结论:多潘立酮对胃黏膜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加胃黏膜环氧酶-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及促进胃黏膜PGE2分泌有关,而且该保护作用可能存在一定剂量依赖关系。
  • 黄国定;王 彗;黄秀祝
    . 2012, 43(5): 3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小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人群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方法:将血脂正常但Hs-CRP升高的169名入选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瑞舒伐他汀组(85例,瑞舒伐他汀用量5 mg/d)和安慰剂组(84例),分别于用药后第3、6、9和12个月时抽血检查两组Hs-CRP、总胆固醇、LDL-C、HDL-C、ALT、肌酸激酶和糖化血红蛋白(GHBA1c)。随访1年结束时,评估两组人群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Hs-CRP、总胆固醇、LDL-C和HDL-C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并总结使用瑞舒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1年时,瑞舒伐他汀组Hs-CRP、总胆固醇和LDL-C均低于安慰剂组(P<0.05),而HDL-C则高于安慰剂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少于安慰剂组,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瑞舒伐他汀组未见新发糖尿病病例,无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横纹肌溶解、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能下调Hs-CRP和升高HDL-C水平,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数量,从而起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 综述
  • 张 娜;黄花荣
    . 2012, 43(5): 3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已成为治疗血液系统病、实体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基因缺陷等疾病的重要手段。呼吸道感染是导致人类急性感染,并引起死亡的重要因素,而HSCT更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概率。导致移植后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基础疾病因素,干细胞移植后免疫抑制状态,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分析导致HSCT后感染的因素,从而尝试从源头控制HSCT后感染的发生,对提高HSCT的成功率,降低血液系统病、实体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基因缺陷等疾病的死亡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 刘萍萍
    . 2012, 43(5): 3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视网膜疾病,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该文将近几年来中西医治疗挫伤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近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