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5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1-15
  

  • 全选
    |
    述评
  • 王哲,李松军,赵俊延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中司空见惯,由于关节软骨特殊的生理结构,自身修复能力较差,传统的治疗手段多效果欠佳。如何修复软骨损伤成为临床上较棘手的问题之一,也因此愈发备受临床研究者们的关注。软骨组织工程使软骨完全修复再生成为可能。合适的支架是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关键,为取得关节软骨最佳的修复效果,新型组织工程支架的设计不断优化,多重复合的仿生支架、纳米支架材料、水凝胶支架是当下的研究热点。该文就目前用于软骨组织工程中新型支架的材料、设计及特性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
  • 林建国,刘冰冰,梁飞,范杞森,潘晓燕,肖晓山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是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的一种,其作用体现在细胞信号的交流和基因的转录等方面,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通路对脑卒中的影响极为重要。然而,JAK2/STAT3/HIF-1α信号通路在大脑中所起到的具体作用,尤其是在脑卒中之后是保护或是损害,至今仍无定论。该文阐述JAK2/STAT3/HIF-1α信号通路的激活或抑制在脑卒中(特别是脑缺血再灌注)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脑卒中急性期抑制JAK2/STAT3/HIF-1α信号通路的表达、康复期激动JAK2/STAT3/HIF-1α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与激动的结合运用可能是今后对JAK2/STAT3/HIF-1α信号通路的研究方向。

  • 王巧,王军,解成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围术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诸多不良反应促使研究者们对非阿片类镇痛辅助用药作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其中一种潜在的有效的药物是利多卡因。围术期使用利多卡因可以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康复。该文对围术期静脉应用利多卡因的效果和可能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研究论著
  • 焦玉爽,杜红杰,张宗召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采用髓内钉技术和锁定钢板技术治疗胫骨AO 42-C型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55例胫骨骨折患者分为髓内钉组(29例)及锁定钢板组(26例),术中分别采用髓内钉及锁定钢板作为内固定物,比较2组手术及并发症情况,使用Johner-Wruhs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髓内钉组浅表感染、下肢疼痛发生率均低于锁定钢板组(P均< 0.05)。髓内钉组畸形发生率高于锁定钢板组(P < 0.05)。髓内钉组Johner-Wruhs评分优于锁定钢板组(P < 0.05)。2组骨折愈合时间、剧烈活动受限及发生步态改变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采用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AO 42-C型骨折在降低术后浅表感染、下肢疼痛发生率及提高Johner-Wruhs评分等方面优于锁定钢板技术。

  • 程阔菊,吴庆,周殿儒,冯胜红,罗健华,黄河,王毅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人TBC1D10C(hTBC1D10C) 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对其进行功能鉴定。方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hTBC1D10C基因片段,构建pLVX-hTBC1D10C-mCMV-ZsGreen-PGK-Puro过表达载体质粒,将构建的过表达载体质粒和系统包装质粒应用高效转染试剂盒转染至293T细胞,以包装rLV-hTBC1D10C-zpp,在HEK293细胞中检测病毒滴度。rLV-hTBC1D10C-zpp感染H9C2心肌细胞,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TBC1D10C 蛋白表达。结果 pLVX-hTBC1D10C-mCMV-ZsGreen-PGK-Puro过表达质粒构建成功,rLV-hTBC1D10C-zpp包装顺利,滴度为1×10 8 TU/ml,感染H9C2心肌细胞后,hTBC1D10C蛋白表达上调(P < 0.05)。结论 rLV-hTBC1D10C-zpp构建成功,在心肌细胞中具有高效表达hTBC1D10C的效应。

  • 叶小龙,魏波,黄勇,陈图锋,刘健培,黄江龙,郑宗珩,卫洪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至201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并符合入组标准的78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NLR、RDW值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3.85)、高NLR组(NLR>3.85) 和低RDW组(RDW≤0.142)、高RDW组(RDW > 0.142),分别比较2组间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术前NLR、RDW值与肿瘤大小、核分裂数、危险度分级、远处转移均相关(P均< 0.05)。低NLR组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高于高NLR组(91.3% vs. 0%; $\chi^{2}$ = 74.805,P < 0.05);低RDW组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高于高RDW组(76.8% vs. 29.1%; $\chi^{2}$ = 13.109,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HR = 3.568,95%CI 1.414 ~ 9.001)、核分裂数(HR = 8.321,95%CI 1.515 ~ 45.684)、NLR (HR = 35.254,95%CI 6.522 ~ 190.558)及RDW(HR = 2.072,95%CI 1.141 ~ 3.761)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结论 术前NLR和RDW值可用于GIST患者的预后评估。

  • 吕茵,周围,何文娜,李凤棉,潘立群,胡元元,王成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51例T2DM住院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1 ~ 4椎体及股骨近端的骨密度,根据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40例、骨量减少组68例、骨质疏松组43例。比较3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T2DM患者的性别、年龄、BMI、糖尿病病程、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ALT、空腹血糖、血清肌酐、TSH、碱性磷酸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糖尿病病程均为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P均< 0.05)。结论 糖尿病病程、BMI为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应关注糖尿病病程较长及BMI较低的T2DM患者,积极防治骨质疏松。

  • 黄妙灵,刘序友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动素、胃泌素-17特点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方法 选择确诊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56例(乙型肝炎137例,丙型肝炎19例)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纳入病例病因、相关临床生化资料,并进行Child-Pugh分级及MELD评分, 14C-尿素呼气试验( 14C-UBT)确定Hp感染,ELISA法检测血清PGⅠ、PGⅡ、胃动素和胃泌素-17含量。结果 纳入病例Child-Pugh不同分级患者血清AST、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Child-Pugh C级患者血清PGⅡ、胃动素、胃泌素-17水平均高于Child-Pugh A级、B级2组(P均< 0.05);门脉主干内径> 13 mm者,PGⅠ、PGⅡ、胃动素、胃泌素-17水平均高于≤13 mm者;纳入病例Hp阳性率为58.33%(91/156);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相比,年龄、性别及Child-Pugh不同分级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Hp阴性组相比, Hp阳性组并发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消化性溃疡的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肝硬化Hp阳性组血清PGⅠ、PGⅡ、胃动素、胃泌素-17水平较肝硬化Hp阴性组高(P均< 0.05)。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GⅠ、PGⅡ、胃动素、胃泌素-17含量升高,Hp感染可能是其升高的机制之一。

  • 李文娟,周宇麒,冯定云,张天托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医院内成人肠杆菌科菌血症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成人菌血症患者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学鉴定,分析成人肠杆菌科菌血症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度,比较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与阴性的肠杆菌科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共分离出成人肠杆菌科菌血症病原菌354株,主要来源于血液科、感染科、急诊科、肝胆外科,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其中,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克拉维酸钾、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西丁钠,耐药率均低于15%;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唑林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耐药率均不低于50%。ESBLs阳性108株,检出率为31%。ESBLs阳性肠杆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ESBLs阴性肠杆菌株(P均< 0.05),但两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克拉维酸钾、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相近(P均> 0.05)。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菌血症病原菌1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各5株,产气肠杆菌2株,阴沟肠杆菌1株。检出多耐药菌株221株,检出率为62%。结论 成人肠杆菌科菌血症病原菌耐药现象普遍存在,应关注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多耐药现象,并加强耐药性监测,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郑勇,黄佳,庄丁勤,陆海健,周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结合高分辨率CT(HR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6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术后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收集2组患者的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及HRCT诊断结果,比较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中良性和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早期标准摄取值(SUV早期)、SUV延期和滞留指数间的差异,分析单纯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和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结合HRCT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对比2种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恶性典型征象的检出结果。结果 136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良性病变69例、恶性病变67例。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SUV早期、SUV延迟和滞留指数均高于良性孤立性肺结节(P均< 0.05)。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结合HR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毛刺、分叶、胸膜牵拉、磨玻璃样、血管集束CT等恶性征象检出率高于单纯PET/CT双时相显像(P均< 0.05)。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结合HR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3%、99%、98%、93%,单纯 18F-FDG PET/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72%、81%、67%、70%。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结合HR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纯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P均< 0.05)。结论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结合HRCT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卢凯,陈智慧,邓有强,叶绍强,骆峰,罗惠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多沙唑嗪对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136例新发输尿管下段单发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服用的排石药物分为多沙唑嗪联合五淋化石丸组(A组)70例和单用五淋化石丸组(B组)66例。A组使用多沙唑嗪4 mg、每日1次,联合五淋化石丸5粒、每日3次,B组仅使用五淋化石丸5粒、每日3次。记录2组患者的结石排出时间、排出率、止痛药物使用率及用量、外科手术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B组相比,A组患者的结石排出率较高、排出时间较短、止痛药使用率及用量较低、转外科手术率也较低(P均< 0.05)。A组中年龄≤40岁、男性患者和直径≤6 mm的结石排出率均高于B组(P均< 0.05)。2组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多沙唑嗪可有效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排出,且安全性高。

  • 杨智翔,程万宏,于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对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术后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VATS组(研究组)和胸后外侧改良小切口切除术组(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手术相关不良反应及术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手术切口较小、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术后的血清IL-6、CRP及TNF-α水平均较低(P均< 0.05)。术后2组患者的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呼吸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VATS治疗食管平滑肌瘤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炎症反应较轻,有利患者快速康复。

  • 王晓华,刘彦章,陈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冷冻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术诊断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效果。方法 将接受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6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B超引导下冷冻穿刺活检术,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动态监视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术。比较2组的取材满意率、诊断准确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取材满意率较对照组高(96.7% vs. 73.3%),研究组诊断准确率较对照组高(96.7% vs.7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 vs.3.3%,P > 0.05)。结论 与粗针穿刺活检术相比较,B超引导下冷冻穿刺活检术对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效果更好,且安全。

  • 综合病例研究
  • 刘凡,骆月,万静,江珊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播散性带状疱疹较少见,主要见于老年人或体质较弱的个体,特别是免疫功能受抑制的人群。因该病少见,而且病情严重,可有发热等其他全身症状,因此早期容易出现误诊、误治。该文报道1例误诊为血管炎的患者,入院后结合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检查及细胞学涂片,确诊为播散性带状疱疹。予抗病毒、营养神经、提高免疫力等治疗后好转出院。该例提示免疫功能受限的带状疱疹患者皮疹可以泛发且严重,易误诊为其他疾病。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播散性带状疱疹的认识,关注早期皮损特点及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完善相关检查,正确诊治播散性带状疱疹。

  • 孟杰,齐林,成志勇,付建珠,柳倩,王素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溶解综合征(TLS)是因大量肿瘤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细胞内的核酸、磷、钾等成分释放入血液循环,引发相关代谢紊乱的症候群,死亡风险极高。该文报告1例发生自发性TLS及骨髓坏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其为63岁女性,于化学治疗前即出现自发性TLS、急性肾功能衰竭及DIC,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骨髓坏死。患者接受小剂量化学治疗及连续性床旁血液滤过治疗,以及水化治疗、碱化尿液、补钙、输注红细胞及血小板等对症治疗后,最终成功被救治。

  • 何伟珍,张会昌,莫入,李培虎,戴莉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尽管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一线免疫抑制药物无反应,或在达到初始缓解后复发。该文报道一例对一线治疗包括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和他克莫司等没有或部分反应的难治性狼疮肾炎患者,经艾拉莫德与昆仙胶囊联合治疗半年,尿蛋白转阴,血压恢复正常。该例提示当常规的治疗方案对狼疮肾炎无效时,如患者知情同意,可另辟途径,艾拉莫德联合昆仙胶囊是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