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疫情防控的医疗工作焦点已转变为预防及治疗重症和危重症,医疗工作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做到应治尽治。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及围产期妇女、血液透析患者等,因其生理、心理或病理的特殊性,为新冠的防治带来了严峻挑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结合不同的专科优势,并以全院联动、多学科协同合作的形式积累了特殊人群的新冠个体化治疗经验,研讨并制定了相应的诊疗方案。
超药品说明书用药(OLDU)在世界范围内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OLDU如无充分的循证证据支持,一旦发生不良事件,易引起纠纷。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妇女等特殊人群的OLDU需要格外谨慎。该文参考国内外药品说明书和最新指南、临床研究等循证医学证据,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治疗中免疫治疗药物和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超说明书内容进行整理汇总,特别关注特殊人群的OLDU,形成对应的OLDU指引,以期为临床用药需求提供参考,促进合理用药。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是由解聚的染色质和颗粒蛋白组成的网状结构。NET的形成过程被称为中性粒细胞炎性凋亡(NETosis),它被认为是从垂死的中性粒细胞中排出以捕获和杀死病原微生物。NET与肝癌、胃癌、肠癌、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密切相关。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在癌症患者和动物模型中都存在NET。NET促进了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以及癌症相关血栓的形成。阻断或破坏NET的形成可抑制肿瘤进展和癌症相关血栓的形成。因此,靶向NET可能是一种新的抗肿瘤治疗方法。该文重点阐述了NET的形成机制及其在肝癌中的作用。深入了解NET在肝癌中的发病机制,为肝癌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光动力疗法已经成为多种肿瘤辅助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近年来,针对免疫检查点的单克隆抗体已显示出对一系列癌症的临床治疗前景。将光动力疗法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扩大治疗效果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已经在动物及人体研究中显示出初步的联合抗肿瘤效果。该文综述光动力疗法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乳腺癌、结直肠癌、肾细胞癌、恶性黑素瘤等恶性肿瘤中的抗肿瘤及免疫学效应,为优化抗肿瘤联合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全球死亡人数排名前几位的致命癌症部位,主要包括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和结肠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癌症相关性炎症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2014年首次定义了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其结合外周血小板、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综合预后参数,较单一的炎症指标更全面地反映了免疫状态和宿主炎症的平衡等方面,在预测癌症预后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该文就SII在常见的5种实体癌预后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上评估癌症预后提供依据。
不孕症是一种生殖系统疾病,美国生殖医学协会把不孕症定义为经过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常规无保护性交后,无法实现临床妊娠。尽管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在临床广泛开展,但全球仍有超过1.86亿人患有不孕症。随着国内外不孕症患者的逐渐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不孕症相关疾病。肠道菌群是细菌相互作用的复杂群落,肠道菌群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研究者报道肠道菌群在不孕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对肠道菌群与不孕症相关疾病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讨论,为临床诊治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 探讨IL-18结合蛋白(IL-18BP)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大鼠焦虑样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各24只:假手术组(Sham组)、TBI组、TBI+IL-18BP组。Sham组仅开骨窗后缝合;TBI组应用自由落体法建立TBI模型;TBI+IL-18BP组大鼠建立TBI模型后经鼠尾静脉注射IL-18BP(1.5 mg/kg)。采用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焦虑样行为,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大鼠杏仁核区各神经细胞的数量、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和IL-18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百分比。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中IL-18的浓度。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杏仁核区焦亡相关蛋白:NLRP3、活化的Caspase-1、消皮素D的N端(N-GSDMD)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TBI组、TBI+IL-18BP组30 d旷场实验中央区进入次数和活动时间减少,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和滞留时间百分比减少,血清和脑脊液中的IL-18浓度增加,杏仁核区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增多,NLRP3与IL-18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百分比上调,杏仁核区焦亡相关蛋白表达上调(P均< 0.05)。与TBI组相比,TBI+IL-18BP组30 d中央区进入次数与活动时间增多,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和滞留时间百分比增加,血清和脑脊液中的IL-18的浓度降低,杏仁核区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减少,NLRP3与IL-18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百分比下调,杏仁核区焦亡相关蛋白表达下调(P均< 0.05)。结论 IL-18BP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TBI大鼠的焦虑样行为,可能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NLRP3炎性小体相关的细胞焦亡密切相关。
目的 筛选无创性预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的指标,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 选取106例确诊PBC的患者为建模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熊去氧胆酸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的临床资料。根据巴黎Ⅱ标准,将患者分为应答不佳组(n = 38)和完全应答组(n = 68)。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的一般状况、化验指标及超声检查结果,筛选无创性预测应答不佳的指标,建立回归模型。另选取初次就诊于地坛医院的47例PBC患者为验证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并随访1年,验证该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应答不佳组和完全应答组治疗前的胆碱酯酶、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球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ESR、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治疗前的胆碱酯酶、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可有效预测应答不佳。回归模型为:Y = 0.000339×胆碱酯酶(U/L)+2.227292×(是否低于2倍正常上限的ALP;1=是,2=否)+0.024151×直接胆红素(μmol/L )。该模型对应答不佳预测的灵敏度为88.6%,特异度为84.8%。经验证组检验,该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95%CI 0.69~0.94)。结论 治疗前的胆碱酯酶、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可预测PBC患者对熊去氧胆酸的应答不佳。
目的 探讨BPH合并COPD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选择78例BPH患者,分为合并COPD的BPH组(43例)和无合并COPD的BPH组(35例),分别检测2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和尿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无合并COPD的BPH组患者相比,合并COPD的BPH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降低、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下降、膀胱收缩指数减少(P均< 0.05)。2组BPH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尿道阻力因子、梗阻指数压力和膀胱出口梗阻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合并COPD的BPH患者具有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的尿流动力学特征。
目的 基于倾向性匹配评分法(PSM)评估宫颈扩张球囊(球囊)对宫颈不成熟的足月初产妇产程、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产科住院待产的宫颈不成熟(Bishop评分 ≤6 分)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应用PSM分析使用放置球囊组(球囊组)和未放置球囊组(非球囊组)宫颈不成熟足月初产妇的母儿结局差异。结果 共纳入宫颈不成熟的足月初产妇150例,使用PSM成功匹配55对,匹配后的2组患者在第二及第三产程、分娩方式、宫颈裂伤、宫内感染、产时发热、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比例和产后 24 h出血量、新生儿1 min 阿普加评分、新生儿脐血p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球囊组产妇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短于非球囊组(P均< 0.05),非球囊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高于球囊组(P < 0.05)。结论 球囊用于宫颈不成熟的足月妊娠引产能明显缩短初产妇的产程,且不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安全性良好。
目的 分析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探讨XDRAB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与患者的预后情况,为有效防控医院感染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XDRAB的病例,剔除重复例数及定植菌株,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210株XDRAB。临床科室的分布主要集中于ICU[108例(51.4%)]。呼吸系统疾病(OR=2.294,95%CI: 1.018~5.170,P < 0.05)、使用碳青霉烯类(OR=12.723,95%CI:4.585~35.306,P < 0.05)、使用喹诺酮类(OR=10.100,95%CI:1.950~52.317,P < 0.05)、使用β-内酰胺抑制剂(OR=4.012,95%CI:1.659~9.702,P < 0.05)是X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XDRAB感染患者的未好转率高于非XDRAB感染患者(χ2 = 94.500,P < 0.05)。结论 由XDRAB菌株标本分离自ICU的比例最高,呼吸系统疾病、使用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抑制剂)是XD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XDRAB感染患者的预后较差。
目的 分析广州某医院学龄前儿童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的分布特点,为该地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某医院门诊和住院部被诊断为过敏性疾病的1428例学龄前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欧蒙印迹法检测其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抗体,分析常见过敏原分布情况。结果 1428例患儿中不同性别常见过敏原的sIgE阳性率存在差异,吸入性过敏原中以尘螨组合的sIgE阳性率最高,男性患儿较女性患儿易感(P < 0.05);食入性过敏原中以牛奶的sIgE阳性率最高,男性患儿较女性患儿易感(P < 0.01)。婴儿(年龄<1岁)过敏原主要为牛奶、蛋白等食入性过敏原,牛奶和(或)鸡蛋的sIgE阳性者占同年龄患儿的61.2%。食入性过敏原的sIgE阳性率随患儿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吸入性过敏原的sIgE阳性率呈增长趋势。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均以混合过敏为主。尘螨组合致敏等级5级及6级占比18.1%,常见食入性过敏原致敏等级多以1级及2 级为主,但海鲜的致敏等级比较分散,5级与6级占比达33.7%。结论 该医院学龄前儿童尘螨致敏的阳性率高,婴儿主要为食入性过敏原致敏,不同年龄段患儿的过敏原结构存在差异,尘螨及海鲜致敏时应注意发生高度过敏的可能。
创伤性脂膜炎(TP)是指与物理或化学因素有关的皮下脂肪的变化,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只需要对症治疗。目前国内外有关TP的文献报道较少,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该文报道1例45岁女性TP患者,其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大腿皮肤红、肿、热、痛,伴高热。该患者起病急,全身症状明显,根据病灶处皮下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变性坏死的脂肪组织,且小叶间隔可见胶原纤维及成纤维细胞增生,确诊为脂膜炎。随着检查的逐步完善,逐步排除病因,最终确诊为TP。该例提示对于病因不明的皮肤感染性坏死,可早期行病理活组织检查帮助确诊,积极对症处理,延缓病情进展,同时可减少患者痛苦。
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PSRA)是指部分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GAS)感染后不符合急性风湿热诊断标准的反应性关节炎,临床少见,在其病程早期因缺乏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而易被误诊。该文报道了一例成年男性PSRA患者,以反复右足背及内踝肿痛为主要表现,发病过程疑似痛风,在外院进行降尿酸、止痛治疗,疗效欠佳,追问患者有咽炎病史,完善检查发现其CRP、抗链球菌溶血素“O”等升高,最终诊断PSRA并予长期苄星青霉素抗感染及抗炎、镇痛治疗,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好转,后续随访未见复发。该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提醒,若遇到反复发作的关节炎患者,应考虑PSRA的可能性,并应注意与痛风、反应性关节炎进行鉴别诊治。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侵袭性强、复发率高且预后不良。约50%的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会出现脑转移。靶向治疗延长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是如何突破血脑屏障以提高乳腺癌脑转移的预后效果,仍然是研究者面临的一大难题。该文报道了1例对曲妥珠单抗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耐药且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TDM-1)药物不可及的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经综合乳腺外科、肿瘤内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学科意见后接受伊尼妥单抗治疗,其在治疗过程中颅外病变稳定、颅内病变进展,在保留系统性治疗方案不变、加强局部治疗干预的情况下,其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该例的诊治过程提示,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应该综合考虑患者脑转移灶及颅外病灶的特征、其身体和经济状况以及既往接受过的治疗方式,多学科诊疗有助明确其最佳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