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富于脂质癌(LRC)于1963年被首次描述,该疾病已被重新分配到无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类别中。有研究者认为乳腺LRC癌细胞中的脂质是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分泌产物。LRC的病理特征是质地坚硬,切片呈淡黄色,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乳腺LRC通常被认为是乳腺癌的侵袭性表型,其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和标准。更深入的随访研究将有助于制定综合治疗方案。该文评述了乳腺LRC的研究过程和发展现状。
目的 探讨ZW10结合因子(ZWINT)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的相关性及其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GEPIA数据库分析ZWINT 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以及在乳腺癌中ZWINT和CDK2表达的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预测ZWINT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收集84例乳腺癌及其配对癌旁组织石蜡包埋病理标本和20例乳腺癌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新鲜标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癌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ZWINT和CDK2 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分析ZWINT和CDK2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关联分析分析ZWINT和CDK2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ZWINT和CDK2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ZWINT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在乳腺癌中ZWINT和CDK2的表达呈正相关(rs = 0.600,P < 0.001),ZWINT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P均< 0.05)。84例病例检测结果显示,在乳腺癌组织中ZWINT和CDK2 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均< 0.05),并且其高表达均与肿瘤大小、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 0.05)。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对称测量下的Φ、Cramer V系数检验的关联程度相同,为0.322(P = 0.003),而列联系数为0.306(P = 0.003),ZWINT蛋白和CDK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ZWINT和CDK2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6和0.818,对乳腺癌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 ZWINT和CDK2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检测ZWINT和CDK2有助于乳腺癌的病理诊断。
目的 探究含铂新辅助免疫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阳性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在术前给予化学治疗[白蛋白紫杉醇+顺铂(TP)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TP方案基础上联合使用PD-1抑制剂卡瑞丽珠单抗进行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新辅助免疫治疗完成后4周,按照手术适应证选择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并根据术中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的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比较2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病理学完全缓解率、保乳率、腋窝淋巴结豁免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乏氧诱导因子-1α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过6个周期的新辅助免疫化学治疗后,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病理学完全缓解率、CD4+ T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观察组的乏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 0.05)。虽然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保乳率和腋窝淋巴结豁免率也相对较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含铂新辅助免疫治疗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较为可观,能降低患者肿瘤负荷,改善患者预后,且较安全。
目的 分析乳腺癌(BC)共发甲状腺癌(TC)的危险因素,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在2020年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搜集BC共发TC患者(共发组)以及单纯BC患者(单纯组)的信息,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生存信息。回顾性分析某医院住院的BC共发TC患者(共发组A)以及单纯BC患者(单纯组A)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临床资料以及生存信息。结果 ①SEER数据库分析,共发组482例、单纯组50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首次确诊年龄和孕激素受体(PR)是BC共发TC的危险因素(P均<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确诊年龄(OR=1.800,95%CI:1.387~2.337,P < 0.001)、PR(OR=1.364,95%CI:1.023~1.818,P = 0.034)是BC共发TC的独立危险因素。剔除随访资料不完整者后的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和PR是BC共发TC的预后因素(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是BC共发TC的独立预后因素(OR=4.328,95%CI:1.410~13.288,P = 0.010);单因素分析显示首次确诊年龄和肿瘤直径是单纯BC的预后因素(P均<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确诊年龄(OR=2.443,95%CI:1.014~5.889,P = 0.047)、肿瘤直径(OR=2.030,95%CI:1.039~3.969,P = 0.038)是单纯BC的独立预后因素。②某医院住院患者分析,共发组A 40例(50%),单纯组A 40例(50%)。单因素分析显示月经情况、PR、增殖指数Ki-67、TT3是BC共发TC的危险因素(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月经情况(OR=0.175,95%CI:0.052~0.591,P = 0.005)、PR(OR=5.686,95%CI:1.677~19.282,P = 0.005)、Ki-67(OR=3.966,95%CI:1.133~13.875,P = 0.031)是BC共发TC的独立危险因素。对80例患者进行随访,共发组A死亡6例,生存27例,失访7例;单纯组A死亡2例,生存29例,失访9例。2组患者Cox回归分析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首次确诊年龄、月经情况、PR、Ki-67是BC共发TC的危险因素。肿瘤直径是BC共发TC的独立预后因素。首次确诊年龄和肿瘤直径是单纯BC的独立预后因素。
原发性腋窝副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合并乳腺癌的多原发癌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因发病率低且缺乏特征性影像学和临床表现,腋窝副乳腺癌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常常难以鉴别,容易被误诊。该文报道1例61岁女性患者,因发现右侧腋窝肿物半年余就诊,入院行超声检查提示可能为良性病变,为进一步诊治接受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为右侧副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伴导管内癌。1个月后患者发现右侧乳腺结节,辅助检查提示乳腺癌可能性大,术后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为乳腺浸润性癌。结合该例患者的诊治经验进一步回顾相关文献作总结,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
包裹性腹膜硬化症(EPS)是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的一种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见于长期腹膜透析和有反复、严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病史者。EPS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病死率高,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目前缺乏理想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他莫昔芬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目前可应用于治疗乳腺癌、卵巢癌及某些以纤维化病变为特征的疾病。有研究表明他莫昔芬也可用于治疗EPS。该文对EPS及他莫昔芬治疗EPS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
近年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在过去的时间里不断上升,治疗方式也在不断迭代更新。当下微创治疗已成为一种趋势,主要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等。非对比CT(NCCT)作为临床上外科疾病常用的无创诊断技术,对识别尿路结石具有高特异度和灵敏度。除明确诊断外,目前利用测量输尿管壁厚度(UWT)预测输尿管结石治疗方案的匹配程度及其预后情况备受关注。现有研究提示UWT对输尿管结石嵌顿及治疗方案的疗效具有预测意义,但大部分局限于UWT对单一治疗方式的预测。笔者结合近年UWT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输尿管结石嵌顿预测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目的 从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的角度探讨黄连素(BBR)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肝脏炎症的减轻作用。方法 将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NASH和NASH+BBR组小鼠饲喂高脂高果糖高胆固醇饲料28周以诱导NASH疾病模型,正常维持饲料(CD)和CD+BBR组小鼠给予正常维持饲料,在造模的第25周开始给予CD+BBR组和NASH+BBR组每日1次200 mg/(kg·d)的BBR灌胃,治疗共持续4周。记录小鼠每周体质量;给药第3周时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和胰岛素抵抗实验;治疗结束后检测血清ALT、AST、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HDL-C含量,检测肝脏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对肝脏进行HE、油红O和Masson染色;qPCR法检测肝脏组织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肝脏组织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NASH小鼠疾病模型。与NASH组小鼠比较,经过BBR治疗,抑制NASH+BBR组小鼠体质量增加,改善糖耐量异常情况,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肝功能及高脂血症(P均< 0.05);肝脏病理切片可见脂肪变性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但纤维化无改善作用;肝脏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下降(P均< 0.05);肝脏组织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水平下降,抗氧化因子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水平升高(P均< 0.05);内质网应激标志物GRP78蛋白表达量及PERK/eIF2α/ATF4/CHOP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下调(P均< 0.05)。结论 BBR治疗能够改善NASH小鼠的超重、糖脂代谢紊乱和肝功能异常问题,能够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情况,但对纤维化无改善。BBR减轻NASH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是抑制肝脏的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酐(Scr)、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烧伤患者院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54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85例)和非MACE组(169例),比较2组临床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cr、hs-cTnT、NT-proBNP对烧伤患者院内并发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患者年龄、烧伤总面积、Scr、hs-cTnT、NT-proBNP、胱抑素C水平更高(P均<0.05),同时2组性别、高血压病史、脓毒血症、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cr、hs-cTnT、NT-proBNP是烧伤患者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cr、hs-cTnT、NT-proBNP及三者联合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43、0.802、0.733、0.801。DeLong检验显示,三者联合预测MACE的AUC值高于Scr单独预测(Z=2.897,P=0.003);Scr、hs-cTnT、NT-proBNP三者单独预测MACE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398、0.202、1.900,P值分别为0.162、0.840、0.057)。亚组分析显示,hs-cTnT≥0.0145 μg/L组烧伤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hs-cTnT<0.0145 μg/L组(P < 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hs-cTnT水平与烧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 < 0.05)。结论 Scr、hs-cTnT、NT-proBNP是烧伤患者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hs-cTnT水平与烧伤患者严重程度相关。
目的 研究脑性瘫痪儿童在踝足强化治疗下的运动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80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予对照组患儿在神经发育疗法及运动控制理论为基础的常规运动治疗方法上增加常规躯干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踝足强化治疗。记录2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D区、E区评分、6 min步行实验(6-MWT)、“起立-行走”计时测定(TUGT)、儿童平衡功能量表(PBS)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脑性瘫痪患儿的各项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量表E区、6-WMT、TUGT、PB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踝足强化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恢复。
目的 探讨人工灌注联合拦截网篮在输尿管结石碎石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输尿管结石手术治疗的15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人工灌注联合拦截网篮组(观察组)72例、使用常规灌注泵组(对照组)79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逃逸比例、结石再次干预情况以及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 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结石逃逸比例、结石再次干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人工灌注联合拦截网篮在输尿管结石碎石术中可降低结石逃逸比例及残留结石再次干预比例,提高结石清除效率。
目的 比较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镜)、超声引导及解剖标志定位三种方式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01例行PDT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支气管镜引导组(39例)、超声引导组(27例)和解剖标志定位组(35例)。收集3组患者人口学资料、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入ICU原因、基础疾病、术前凝血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其他2组比较,超声引导组术前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较高、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均< 0.05/3)。超声引导组术后PaCO2高于解剖标志定位组(P < 0.05/3)。结论 PDT中进行实时超声引导可了解颈部解剖结构,对于病情复杂严重患者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避免过度通气,或许可作为支气管镜引导或解剖标志定位的替代方案。
目的 探讨卡波姆产道凝胶在减少产妇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后尿潴留事件发生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139例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将自愿使用卡波姆产道凝胶的68例产妇设为研究组,未使用产道凝胶的71例产妇设为对照组。研究组在产妇子宫颈口开大1.0~3.0 cm至新生儿娩出期间,于阴道检查时将卡波姆产道凝胶涂抹于产道。比较2组产妇的一般情况、产程、产程中导尿次数、产时发热、会阴损伤、产后至出院前尿潴留事件发生情况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的潜伏期及活跃期均有所延长、产程中导尿次数较少、产时发热发生率较低、会阴损伤较轻(P均< 0.05)。研究组尿潴留发生率为7%,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为20%,研究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2组均无发生新生儿窒息,新生儿1、5 min阿普加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产程中使用卡波姆产道凝胶可润滑产道,增加软产道组织延展性,有利于胎头下降及保护会阴,缩短第一产程,降低尿潴留事件的发生率,且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贲门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的患者因肝功能较差,往往存在化学治疗等全身用药禁忌,外科手术成为这类贲门肿瘤患者的治疗首选方案。手术适应证的评估、手术方案的优化和围手术期管理策略成了这类手术安全、成功实施的关键。该文报道1例65岁男性患者同期实施腹腔镜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左开胸贲门癌根治术,术后恢复满意,2周可半流饮食,术后随访1年余,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能正常饮食,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已纠正,肝功能正常,门静脉超声未见血栓形成。该例提示对于贲门恶性肿瘤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食管狭窄的复杂病情的患者,该手术方式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可以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