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识别在糖尿病肾病(DN)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铁死亡相关基因,为DN的治疗提供新见解。方法 对RNA测序数据集GSE142025进行DN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分析和筛选,并进行了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随后,构建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来识别关键基因。通过韦恩图将DEGs和关键基因所共有的铁死亡相关基因(FRGs)确立为中枢(hub)基因。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验证hub基因的临床诊断价值,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法检测 hub 基因在3例 DN 患者及3例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 在DN组和对照组(NC组)筛选出1 916个DEGs。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参与炎症相关的生物过程,GSEA分析提示DEGs在铁离子结合的生物过程中显著富集。WGCNA构建的12个共表达模块中,grey60、turquoise和grey模块与DN的相关性最高。根据筛选标准从3个模块中挑选出188个关键基因,其中与DEGs共有的FRGs有2个,分别为铜蓝蛋白(CP)基因和脂质运载蛋白-2(LCN2)基因。ROC曲线验证二者皆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IHC结果显示,2个基因在DN患者组织样本中表达均上调(P均< 0.05),与生物信息学的分析结果相一致。结论 CP和LCN2可能通过抑制肾组织中的铁死亡参与DN疾病的发展,可作为DN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的新靶点。
目的 探讨治疗前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及血液炎性指标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 将来自2个临床中心的鼻咽癌患者428例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比较2组临床特征是否均衡。在训练集中分析治疗前GPS及血液炎性指标对鼻咽癌患者5年疾病特异生存率的影响,寻找鼻咽癌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并计算每位患者的预后指数,将其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在验证集中进一步验证。结果 训练集Cox多因素分析发现治疗前年龄>50岁、T分期T3~T4、N分期N2~N3、GPS 1~2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2.5、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2.35是影响鼻咽癌患者5年疾病特异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验证集得以验证。结论 治疗前GPS、NLR、LMR等联合年龄、TNM分期可能为鼻咽癌患者预后评估提供了新途径。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及利多卡因无阿片化麻醉(OFA)的麻醉诱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选择18~59岁、BMI18~30 kg/m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或Ⅱ级的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成年患者。艾司氯胺酮初始剂量为0.5 mg/kg,使用序贯法,根据气管插管反应决定下一例患者的剂量,相邻剂量的比例为1:1.1,麻醉诱导采用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及利多卡因,计算艾司氯胺酮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及其相应的95%CI。结果 共有29例患者被纳入统计分析。气管插管反应阳性(阳性组)15例、反应阴性(阴性组)14例。阳性组共有3例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出现呛咳反应。艾司氯胺酮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为0.448 mg/kg,相应的95%CI为0.421~0.476 mg/kg。结论 在进行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及利多卡因的OFA时,对于抑制气管插管反应,0.448 mg/kg的艾司氯胺酮能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
目的 探讨Zinner综合征的诊治要点,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Zinn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Zinner综合征、肾缺如以及精囊囊肿作为检索词,对以下数据库截至2022年11月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PubMed、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并分析检索到的以血尿、尿频、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Zinner综合征病例,总结其临床特征、发育特点、治疗方法等。结果 该例患者为46岁男性,因发现膀胱占位性病变8年、出现血尿伴尿痛1周入院,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Zinner综合征。接受经尿道膀胱镜检术+经直肠精囊囊肿抽吸术治疗,术程顺利,于术后第2日出院,遵医嘱于院外继续接受抗感染治疗。检索文献,共收集到16例以血尿、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Zinner综合征病例,均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泌尿系统异常,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囊肿、囊肿穿刺抽吸等。接受了随访的8例患者中7例未见复发、1例接受精囊囊肿穿刺抽吸治疗的患者疑似复发。结论 Zinner综合征主要影像学表现为单侧精囊囊肿、同侧肾缺如和同侧射精管阻塞,超声检查、CT、MRI均是诊断Zinner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实施手术切除不易复发。
目的 探讨脓毒症儿童合并脓毒性心肌病(SICM)的临床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为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SICM,将其分为SICM组和非SICM组,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转归,分析SIC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398例脓毒症患儿被纳入研究,其SICM发病率为15.58%(62/398)。SICM组年龄[49(18,108)个月]大于非SICM组[19(6,52)个月],SICM组合并脓毒性休克比例[83.87%(52/62)]高于非SICM组[42.56%(143/336)];SICM组病死率[29.03%(18/62)]高于非SICM组[14.58%(49/33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长儿发生SICM的风险更高(OR=1.010,95%CI 1.003~1.017,P = 0.006);血乳酸水平越高,发生SICM的风险越高(OR=1.163,95%CI 1.034~1.308,P = 0.012);肌钙蛋白水平越高,发生SICM风险越高(OR=9.929,95%CI 4.651~21.197,P < 0.001)。结论 与非SICM患儿相比,SICM患儿更易发生脓毒性休克,病死率更高。年龄、乳酸及cTnI为儿童SICM独立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超声指导容量复苏在重症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需要手术治疗的重症创伤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超声指导容量复苏组(U组)和经验治疗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入室后立即进行全身麻醉诱导、中心静脉穿刺并开始手术。U组分别在患者入室后即刻、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时及苏醒后进行超声检查,测量下腔静脉直径(IVC)、主动脉根部峰流速变异(ΔVpeak)、主动脉根部速度时间积分变异(ΔVTI),并根据超声检查结果指导液体复苏。C组根据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液体负荷试验、血气分析结果等进行液体复苏。于2组患者入室后即刻(T0)、入室后1 h(T1)、2 h(T2)、4 h(T3)、6 h(T4)、24 h(T5)采集桡动脉血,检测乳酸浓度,并进行血气分析。观察患者入室后0~<1 h、1~<2 h、2~<4 h、4~6 h、0~6 h输入晶体液总量、胶体液总量和血制品量。记录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出血量、尿量、低血压持续时间、高乳酸浓度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转ICU率、28 d病死率及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总量。结果 与T0比较,U组患者乳酸浓度在T1、T2时升高,T4时降至正常浓度;C组乳酸浓度在T1~T3时升高,T5时降至正常浓度。与C组比较,U组乳酸浓度在T2、T3时较低,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总量较少、高乳酸浓度持续时间较短,U组0~<1 h输入晶体液量较多,2~<4 h、4~6 h及0~6 h输入晶体液量较少,2~<4 h及0~6 h输入胶体液量较少,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输入血制品量、氧合指数、尿量、低血压持续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超声指导下容量复苏可安全用于重症创伤患者,能减少输液总量和血管活性药物总量、缩短高乳酸浓度持续时间。
目的 探讨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同期或分期处理子宫肌瘤效果及其对生殖内分泌和转归影响。方法 收集87例纵隔子宫伴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同期组43例和分期组44例。同期组行同期宫腔镜TCRS和子宫肌瘤切除术(TCRM),分期组行分期宫腔镜TCRS和TCRM。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子宫肌层愈合情况、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下血流参数[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血管化指数(VI)]、子宫内膜厚度、生殖内分泌指标[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生殖转归及并发症。结果 2组均成功完成手术。同期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分期组(P均< 0.05);同期组术后1个月子宫肌层愈合患者占比高于分期组(P < 0.05);2组术前和术后1、3个月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下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厚度、生殖内分泌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同期组术后6个月妊娠患者占比高于分期组(P <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TCRS同期处理子宫肌瘤不影响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子宫内膜容受性、卵巢储备功能及生殖内分泌功能,且可缩短手术时间、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术后妊娠,具有一定安全性。
目的 分析重度牙周炎老年患者种植修复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行种植修复的重度牙周炎老年患者195例,随访12个月,统计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将牙槽嵴吸收高度>0.5 mm的患者纳入吸收组,其余纳入未吸收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影响因素。结果 40.80%的患者发生种植体边缘骨吸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3.080,95% CI 1.494~6.349)、糖尿病(OR=2.542,95% CI 1.355~4.769)、缺牙部位为上颌(OR=3.951,95% CI 1.800~8.671)、种植体长轴与牙冠长轴夹角大(OR=2.000,95% CI 1.066~3.752)、种植体周围卫生情况不良(OR=2.573,95% CI 1.435~4.614)是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不良的危险因素,植入部位骨密质厚度薄(OR=0.214,95% CI 0.086~0.533)则为保护因素,P均< 0.05。结论 吸烟、糖尿病、缺牙部位为上颌、种植体长轴与牙冠长轴夹角、种植体周围卫生情况及植入部位骨密质厚度影响重度牙周炎老年患者种植体边缘骨吸收。
肺纤维化(PF)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进行性肺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肺组织异常纤维化和瘢痕化,导致肺泡逐渐被纤维组织替代,最终引发呼吸衰竭,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迄今为止,PF的治疗一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然而,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理念和新兴疗法的兴起,对PF的认识和治疗策略也在不断进步。该文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角度全面回顾PF在精准医学领域内新兴治疗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揭示了利用高通量生物信息技术与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手段挖掘新兴治疗策略的潜在可能性。深入了解这些进展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PF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铁死亡抑制蛋白1(FSP1)是铁死亡过程中的关键抑制因子,能够阻止细胞死亡,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详细探讨了FSP1的发现背景、基因定位与结构特性,以及其在抑制铁死亡和促进细胞凋亡中的双重作用。临床研究已经开发出针对FSP1的抑制剂,如铁死亡抑制蛋白1抑制剂(iFSP1)和相分离诱导型铁死亡抑制蛋白1抑制剂(icFSP1),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讨FSP1的表达调控机制、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联以及其作为肿瘤预后和治疗反应监测指标的潜力。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慢性炎症性疾病,会造成较大的健康问题和社会经济负担。近几十年来,我国哮喘患病率日益增高,多个因素协同作用影响哮喘的病情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质代谢紊乱在哮喘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高密度脂蛋白(HDL)具有胆固醇反向运输(RCT)、调节炎症和抗氧化等作用,还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和脂质代谢。既往研究结果显示,血清HDL与哮喘的发生相关,重度哮喘和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中HDL水平较低。该文综述了近年HDL与哮喘相关研究的进展,认为HDL参与了哮喘的免疫炎症过程,影响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胰腺神经鞘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神经源性肿瘤,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征象,术前明确诊断存在较大困难,常与其他胰腺良恶性肿瘤难以鉴别。文章报道1例胰腺体部神经鞘瘤患者的诊治经过,患者为44岁女性,因体检发现胰腺肿物5 d入院,行腹部增强CT提示胰腺体部肿物,约6.4 cm×5.4 cm,予行胰腺中段切除+远端胰腺残端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病理回报符合胰腺上皮样神经鞘瘤。术后随访2年余,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该例为临床医师诊治胰腺神经鞘瘤提供了临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