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系统过敏性疾病往往共同并发于同一患者身上,如何高质高效、合理规范地进行综合诊疗十分重要。多学科诊疗为复杂难治的过敏性疾病共病和多病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是对传统分科诊疗模式的有效补充,也是过敏性疾病诊疗发展的趋势。目前国内外有关过敏性疾病共病和多病多学科诊疗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和运行模式。文章结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过敏性疾病专家团队的临床探索和实践经验,从实施目标、组织结构、基本要求、运行模式、步骤流程、制度保障、质量控制等方面阐述过敏性疾病共病和多病多学科诊疗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从而提高过敏性疾病共病和多病多学科诊疗的水平。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是一种2型炎症标志物,在体内主要由气道上皮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以L-赖氨酸和氧气为底物合成。2型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IL)-4和IL-13可以上调诱导型NOS,造成一氧化氮的大量产生,并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FeNO与气道炎症和重塑、肺功能的下降、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等密切相关。临床上FeNO的应用主要包括支气管哮喘的诊断、预测患者对激素的治疗反应以及依从性评估。近年来,FeNO在生物制剂的选择上也起到指示作用。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经济的检测手段,FeNO在支气管哮喘诊治中的作用将会得到更多的认识和应用。
目的 探讨屋尘螨注射制剂4周集群免疫治疗尘螨过敏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于2022年8月至2024年5月从北京协和医院等多中心招募屋尘螨过敏的过敏性鼻炎伴或不伴哮喘的患者80例,进行屋尘螨4周剂量递增方案皮下集群免疫治疗,在第0、1、6、12月统计患者的症状和药物、生活质量、哮喘控制测试结果以及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果 不同时间点集群免疫治疗的每日症状总评分(P < 0.001)、日均鼻部评分(P < 0.001)、日均眼部评分(P = 0.009)、症状和药物总评分(P = 0.0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活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P < 0.001)、睡眠RQLQ(P = 0.002)、非眼鼻症状RQLQ(P = 0.032)、实际问题RQLQ(P < 0.001)、鼻部症状RQLQ(P < 0.001)、情感RQLQ(P = 0.011)、总RQLQ(P < 0.001)以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P < 0.001)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且时间越长,评分越低。剂量递增期间,共22例(27.5%)患者出现局部不良反应,5例(6.3%)患者出现了全身不良反应,35剂次(3.6%)出现不良反应,包括27剂次(2.8%)的局部不良反应和8剂次(0.8%)的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屋尘螨4周集群免疫治疗对尘螨过敏的患者有显著的疗效。
目的 探讨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EOS)及其百分比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应性鼻炎(AR)诊断价值,并构建血清总IgE联合EOS初步诊断AR的诊断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305例AR患者、256例非AR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清总IgE水平、EOS计数及其百分比之间的差异,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合适指标构建诊断模型,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来判断模型的诊断价值。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AR及非AR患者共216例资料,进行外部验证。根据年龄分组 [青少年组(≤18岁)、青年组(19~45岁)、中年组(46~60岁)、老年组(>60岁)]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总体以及各年龄组均显示EOS百分比及总IgE为AR的影响因素,所有患者联合诊断模型:Logit P = -4.174+6.856EOS计数+0.048总IgE;青少年组诊断模型:Logit P = -4.472+0.637EOS百分比+0.034总IgE;青年组诊断模型:Logit P = -4.491 +0.372EOS百分比+0.068总IgE;中年组诊断模型:Logit P = -4.759+5.768EOS计数+0.062总IgE;老年组诊断模型:Logit P = -4.888+0.855EOS百分比+0.028总IgE。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ROC曲线分析、外部验证均显示了上述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 血清总IgE水平联合EOS对不同年龄段AR具有良好诊断价值,可用于指导AR初步诊断。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成人过敏性哮喘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的特点。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门诊及住院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的成人过敏性哮喘患者,分析其吸入性过敏原的特点。结果 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的过敏性哮喘患者共1 568例,男与女人数之比为0.85∶1,年龄(42.84±16.18)岁,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按高低排序前5位依次是屋尘混合hx2(53.34%)、动物皮毛屑混合ex1(48.22%)、苍耳w13(46.59%)、艾蒿w6(39.51%)、杂草类花粉混合wx5(37.19%)。男性患者粉尘螨d2、户尘螨d1、屋尘混合hx2及烟曲霉m3阳性率均高于女性患者(P均< 0.05),而动物皮毛屑混合ex1阳性率低于女性患者(P = 0.001)。猫皮屑e1、狗毛屑e5、动物皮毛屑混合ex1、屋尘混合hx2、普通豚草w1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出现逐渐下降或波动下降(P均< 0.05);而烟曲霉 m3、霉菌混合mx2阳性率分别在40~49岁和30~39岁中最低,50岁后增高(P均< 0.001),蟑螂i6随着患者年龄增长率逐渐升高(P = 0.003)。结论 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的过敏性哮喘患者以中青年女性居多,屋尘混合过敏原阳性率最高;部分吸入性过敏原在不同性别及年龄段中的阳性率有差异。
目的 评估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慢性疾病管理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收治的过敏性哮喘患者。通过跟踪观察个案管理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哮喘症状控制(ACT评分)及肺功能,分析个案管理对哮喘症状控制及肺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 纳入175例患者,男70例(40%)、女105例(60%);年龄(45.58±13.78)岁;合并过敏性鼻炎139例(79.4%)。个案管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75/25%pred)和呼气峰流速(PEF)分别由87.09%±18.56%、(2.65±0.88)L、75.09%±11.93%、52.20%(34.70%,69.30%)、(6.65±1.94)L/s升至97.80%±13.81%、(2.96±0.76)L、84.72%±11.18%、69.20%(53.70%,86.90%)、(7.57±1.89)L/s(P均< 0.001)。ACT评分显示,个案管理1年控制良好率100%,其中完全控制率达到69.7%。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性别和过敏性鼻炎史对症状控制效果均无影响(F = 0.575,P = 0.681;F = 2.317,P = 0.059);年龄组与个案管理时间存在交互作用,≥60岁患者在个案管理时间6个月时,ACT评分低于≤44岁和45~59岁组患者(P均< 0.05)。吸入药物使用率和使用药物装置正确率在个案管理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分别为98.8%、86.8%、68.0%、51.4%和98.8%、100%、100%、100%。结论 个案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使用吸入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吸入药物装置正确率,提高症状控制率,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
目的 构建过敏性哮喘患儿接受螨皮下注射免疫治疗(SCIT)出现不良反应的诺莫图预测模型,并加以评估和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3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接受螨SCIT的过敏性哮喘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SCIT初始治疗阶段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将其分为不良反应组和无不良反应组,2组共同组成建模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绘制诺莫图,并对模型进行评估和验证。结果 共纳入350例患儿,不良反应组176例,无不良反应组174例。对患儿的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近1年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总IgE(tIgE)、屋尘螨(Der p)特异性IgE(sIgE)、粉尘螨(Der f)sIgE、其他吸入性过敏原种类数是SCIT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 < 0.1)。将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近1年哮喘急性发作次数、tIgE、Der p sIgE、Der f sIgE、其他吸入性过敏原种类数是独立危险因素(P均< 0.05),基于此结果绘制诺莫图。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进行模型评价,曲线下面积为0.877(灵敏度73.9%,特异度90.8%),且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一致性较好,内部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结论 年龄、近1年哮喘急性发作次数、tIgE、Der p sIgE、Der f sIgE、其他吸入性过敏原种类数为儿童螨SCIT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绘制的诺莫图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目的 分析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的体质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其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全部病例资料均来源于2020年1月至2024年5月在“云上三院”过敏微信小程序中经过敏中医体质辨识初筛,并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过敏科接受多学科诊疗的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等的过敏共病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以及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等数据。根据该院过敏科团队提出的 “过敏的5A分级诊疗”新理念,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是2A患者(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3A患者(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及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或食物过敏中任一疾病)和4A或5A患者(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及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或食物过敏中任意2种或3种疾病)。结果 2A患者42例,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26.4±16.6)岁;3A患者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25.0±15.5)岁;4A或5A患者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5.5±13.2)岁。2A患者常见的体质依次是阳虚质(17例)、气虚质(14例)、特禀质(11例),3A患者常见的体质依次是气虚质(23例)、特禀质(16例)、阳虚质(9例),4A或5A患者则以气虚质(6例)、特禀质(4例)多见,阳虚质、气虚质在各组患者中的分布存在差异(P均< 0.05)。2A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型依次为寒凝阳虚证(10例)、风寒夹湿证(8例)、肺脾气虚证(7例),3A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型依次为肺脾气虚证(12例)、寒凝阳虚证(7例)、脾虚湿阻证(6例),4A或5A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为肺脾气虚证(5例),3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存在差异(P < 0.05)。2A患者与4A或5A患者比较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3A患者与4A或5A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 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常见的体质为阳虚质、气虚质、特禀质,常见的中医证型为寒凝阳虚证、风寒夹湿证和肺脾气虚证。过敏共病不同级别的患者体质及中医证型分布存在差异。
慢性鼻部炎症如鼻炎、鼻窦炎是一类常见慢性疾病,长期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其发病原因和致病机制仍尚不明确,动物模型的构建是探寻致病机制有效途径,其中小鼠慢性鼻部炎症模型的建立在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本综述旨在总结国内外小鼠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建模情况,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小鼠模型的进展,这对于开发防治慢性鼻部炎症的新药或进一步阐明其发病机制均有重要作用。
皮肤癣菌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全球患病率高达20%~25%;而过敏性疾病在全球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也高达10%~45%。近年来,皮肤癣菌与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陆续被报道,而皮肤癣菌与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并未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对真菌过敏原研究现状、皮肤癣菌与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报道以及皮肤癣菌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机制等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皮肤癣菌病与过敏性疾病提供参考。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干燥、反复发作的瘙痒和湿疹样皮损,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AD的患病率在中国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多种空气污染物可通过氧化应激等多种机制损害皮肤屏障,增加AD的患病风险。饮食、过敏原等多种暴露因素也通过不同机制对AD的发生和进展产生显著影响。此外,心理因素如焦虑、压力等也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加重AD病情。肥胖与AD密切相关,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中。AD影响因素和机制的多样性提示需综合考虑多因素的初级预防策略。
目的 了解国内外医务人员使用肾上腺素救治严重过敏反应的认知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方法 以“肾上腺素”“过敏性休克”“严重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或“adrenaline”“anaphylactic shock”“severe anaphylactic reaction”“anaphylactic reaction”“epinephine”“anaphylaxis”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4年7月20日。提取并分析纳入文献内容。结果 共检索到9篇文献,8篇国外研究显示,不同专业、层级医院、年龄、工龄的医务人员对肾上腺素在严重过敏反应患者中的正确使用存在差异,通过针对性地培训与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医务人员在治疗严重过敏反应时使用肾上腺素的正确率。仅有的1篇国内研究提示临床医师和护士对肾上腺素正确使用均存在严重的认知不足。结论 医务人员对于正确使用肾上腺素救治严重过敏反应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不足,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临床中进行静脉穿刺前必须使用表面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氯己定是常用的消毒剂,在静脉输液时氯己定随着穿刺针微量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速发型(Ⅰ型)超敏反应。这种过敏反应常被误以为由输入的药物(如抗生素)所致,造成误诊和漏诊。文章报道1例多次静脉输液后出现过敏反应、经诊断为氯己定过敏并排除抗生素过敏的病例,以加强临床医师对氯己定过敏的认识。该例的诊治过程提示,当患者发生输液相关过敏反应时,临床医师应考虑氯己定过敏的可能。